目 錄
為了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規范公司的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管理部令第2號修訂)的要求,特重新修訂本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在重大事故發生后能及時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蔓延,有效地組織搶險和救助,通過對本單位的危險場所和部位進行事先的事故后果預測,并依據預測,制定本公司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培訓搶險隊伍和配備相應的救援器材,以便在事故發生后,能及時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救援,在短時間內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有2個:
(1)采取預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條件,防止突發性重大或連鎖事故發生;
(2)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處理事故,盡量減輕事故對人和財產的影響。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令第2號修訂)“第七條、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編制本預案的有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3號,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主席令[2019]第29號,2019年4月23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18]第24號修改,2018年12月29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主席令[2018]第24號修訂,2018年12月29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4號,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自2007年8月30日起施行);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辦發〔2013〕101號,自2013年10月25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號,2014年3月1日施行,2015年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645號修訂);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5號,703號修訂);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2002年5月12日施行);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2004年2月1日施行);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7號,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90號,1995年12月27日);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3號);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第708號國務院令,2019年4月1日實施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安監總局令88號,應急管理部第2號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
其它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
1.3適用范圍與分類、分級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的生產安全事故。
1.3.1 分類
事故類型:泄漏、中毒、火災、爆炸等。
1.3.2 分級
事故級別: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生產經營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對事故級別進行分級,分為車間級、公司級和社會級三級。
(1)社會級(一級響應)
?;芬l的火災、爆炸、有毒品泄漏等事故影響很大,造成公司區及相鄰單位人員傷亡,設施設備、建構筑物破壞、環境污染。公司內部無法有效控制。
(2)公司級(二級響應)
?;钒l生較大泄漏、火災、部分人員中毒等較大事故,造成公司內人員受傷,設施設備、建構筑物部分破壞,局部環境污染。車間內部無法有效組織控制,公司組織能有效控制。
(3)車間級(三級響應)
?;飞倭啃孤?、小火災、輕微中毒、部分人員輕傷或一般安全事故,并只對本公司局部區域內的人員、設施造成局部危害,對公司區的其它部位或公司區外不構成威脅的事故。車間人員能有效控制。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令第2號修訂)“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我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
綜合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各種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單位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
專項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防止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專項性工作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生產安全事故類型,針對具體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
2、中毒專項預案
3、火災、爆炸專項預案
4、電器火災專項預案
5、粉塵爆炸專項預案
6、特種設備事故專項預案
7、受限空間事故專項預案
8、防汛專項預案
9、地震專項預案
1.5應急工作原則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令第2號修訂)“第三條、應急預案的管理實行屬地為主、分級負責、分類指導、綜合協調、動態管理的原則”。
我公司應急預案以“以人為本,減少災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整合資源,協同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為應急預案管理原則。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的相關要求:
1、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
2、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
(七)應急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3、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成立編制工作小組,由本單位有關負責人任組長,吸收與應急預案有關的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人員,以及有現場處置經驗的人員參加。
4、 編制應急預案前,編制單位應當進行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
事故風險辨識、評估,是指針對不同事故種類及特點,識別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產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評估各種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風險措施的過程。
5、應急資源調查,是指全面調查本地區、本單位第一時間可以調用的應急資源狀況和合作區域內可以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狀況,并結合事故風險辨識評估結論制定應急措施的過程。
2.1.1 企業規模及生產現狀
公司成立于2009年,選址于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濱??h濱淮鎮頭罾村),占地面積114912m2,法人代表俞星光,注冊資本3000萬元,主要從事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全廠在職職工150人,其中管理人員25人。企業基本情況及主要產品規模見表2.1.1-1
表2.1.1-1 企業基本情況及主要產品規模表
名稱 |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 ||||
注冊地址 |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 | ||||
法定代表人 | 俞星光 | 主要負責人 | 俞星光 | ||
公司類型 | 有限責任公司 | ||||
占地面積 | 114912m2 | ||||
聯系人 | 駱衛良 | 聯系電話 | 18052981119 | ||
職工人數 | 150人 | 技術、管理人數 | 25人 | ||
現有生產裝置名稱及生產規模 | 1500t/a陽離子藍X-GRRL、1500t/a陽離子紅X-GRL系列產品;3500t/a陽離子金黃X-GL系列產品(即1000t/a陽離子金黃X-GL、300 t/a陽離子黃X-8GL、50 t/a陽離子黃X-5GL、10 t/a陽離子熒光黃X-10GFF、300 t/a陽離子紅GTL、200 t/a陽離子艷紅 X-5GN、50 t/a陽離子桃紅 FG、100t/a陽離子紅3R、20t/a陽離子紅 2GL、250t/a陽離子翠藍GB、100t/a陽離子藍X-GRL、500t/a陽離子藍X-BL、10t/a陽離子艷藍RL、10t/a陽離子藍X-GSL、300t/a有機顏料黃13G、300t/a有機顏料金光紅C) | “三同時”及領證情況 | 非?;讽椖?,無需領證 | ||
安全標準化 | 二級 | ||||
生產場所地址 |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 | ||||
產權 | 自有■ 租賃□ 承包□ |
2.1.2 地理位置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見圖1。
圖1: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示意圖
2.1.3 周邊環境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南區)位于濱淮鎮境內,距濱淮鎮約9km,地理坐標為東經120°4′,北緯33°59′。沿海工業園范圍西至中山河,南至濱淮農場,東至頭罾村西界,北至宋公堤,規劃面積為10.0平方公里。
該區域水陸交通便捷。水上交通:中山河緊靠沿海工業園西側,碼頭可???00噸以上船只,水上運輸條件得天獨厚;陸上交通:沿海工業園距濱??h城東坎鎮約50公里。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內,廠區北側為吉華化工、東側為天寶化工、西側為中山河、南側為北干渠。企業與外界有高約2.2米的圍墻相隔。
東吳化工廠界周圍1000m范圍內無學校、醫院、鐵路、重要建筑設施和其它敏感公共設施;園區有專業消防隊伍,消防通道暢通,可以滿足企業應急救援的需要。
東吳化工廠界周圍1000m范圍內無居民區。
東吳化工周邊環境見區域位置圖
2.1.4 交通狀況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地處黃淮平原,位于濱??h境內,黃海之濱、中山河畔。陸上交通四通八達,毗鄰沿海高速、寧靖鹽高速、京滬高速,204國道、省道327、226貫區而過;園區距鹽城機場只有1小時路程,距連云港機場不足2小時路程,距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濱海港7.5公里;園區西側中山河常年通行500噸船舶。
2.2 事故風險描述
2.2.1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鹽城東吳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危險化學品有對氨基苯甲醚(序號1194)、1,2-二氯乙烷(序號557)、液堿(序號1669)、鹽酸(序號2507)、氯(序號1381)、硫酸(序號1302)、硫酸二甲酯(序號1311)、氯化鋅(序號1480)、亞硝酸鈉(序號2492)、水合肼(序號2012)、二異丙胺(序號706)、甲酸(序號1175)、N,N-二甲基苯胺(序號417)、溴素(序號2361)、苯肼(序號84)、甲基丙基甲酮(序號2180)、乙酸(序號2630)、苯胺(序號51)、甲苯(序號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號460)、鄰苯二胺(序號53)、三氯氧磷(序號1858)、N,N-二乙基苯胺(序號687)、1,2-環氧丙烷(序號979)、甲醇(序號1022)、磷酸(序號2790)、鄰氯對硝基苯胺(序號1413)、N—甲基苯胺(序號1086)、氯化芐(序號1459)、二甲胺(序號354)、二氧化碳(序號642)、氯化氫(序號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號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號637)、溴化氫(序號1665)、亞磷酸(序號2444)、氯化鋅(序號1480)、氟利昂R22(序號2552)等危險化學品。這些危險化學品分別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性,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潛在著火災、爆炸、中毒、窒息、腐蝕、灼傷等危險、有害因素。公司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見表2.2.1-1
表2.2.1-1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表
單元名稱 | 危險源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可能發生的事故 | 造成后果 | 備注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1500t/a陽離子紅X-GRL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1500t/a陽離子藍X-GRRL |
四車間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中間產品100 t/a 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300 t/a陽離子黃X-8GL、300t/a陽離子紅GTL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500 t/a陽離子藍X-BL、20t/a陽離子紅 2GL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50 t/a陽離子黃X-5GL、1000t/a陽離子金黃X-GL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200t/a陽離子艷紅 X-5GN、50t/a陽離子桃紅FG、100t/a陽離子紅3R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100t/a陽離子藍X-GRL、10 t/a陽離子熒光黃X-10GFF、10t/a陽離子艷藍RL、250t/a陽離子翠藍GB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中間產品1,3,3-三甲基-2-亞甲基吲哚啉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2#倉庫 | /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硫酸 | 泄漏、中毒、灼傷 | 可能發生灼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 | / |
2.2.2、重大危險辨識
對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8)中危險物質名稱及其臨界量標準,鹽城東吳化工涉及重大危險源的物質有:1,2-二氯乙烷、氯、溴素、溴化氫、二異丙胺、亞硝酸鈉、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甲基丙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胺、硫酸二甲酯、乙酸、苯胺、N,N-二乙基苯胺、氯化芐、氯化氫、二氧化氮(伴生)、一氧化氮等,經辨識,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單元、儲存單元均構成危險化學品四級重大危險源。
按?;肥鹿室鸬奈:Τ潭?,可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個級別。
Ⅰ級:甲苯、甲醇等?;芬l的火災、爆炸,液氯等泄漏引起公司區及相鄰單位人員傷亡,設施設備、建構筑物破壞、環境污染。
Ⅱ級:?;份^大泄漏、公司內人員受傷,設施設備、建構筑物部分破壞,局部環境污染。
Ⅲ級:?;飞倭啃孤?、部分人員輕傷或設備事故,局部場所受污染。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2.2.4本單位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公司液氯等?;沸孤斐上嘛L向周邊企業的部分職工中毒,因此公司與周邊企業簽訂了安全應急救援協議和安全告知。確保對周邊的影響最小。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令修訂)“第九條、編制應急預案應當成立編制工作小組,由本單位有關負責人任組長,吸收與應急預案有關的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人員,以及有現場處置經驗的人員參加?!?/strong>
本公司成立了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若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俞星光任總指揮,洪廣伙、陳育青任副總指揮。全權負責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領導小組成員由安環科、生產科、工程部、辦公室、供應部、銷售部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應急疏散組、搶險救援組、通訊聯絡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善后處理組、應急救援技術組等七個應急救援職能小組。領導小組的日常辦公場所設在公司辦公室,其日常工作由安環科負責。應急救援管理網絡見圖3.1。
圖3.1 應急救援管理網絡圖
1)、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
(2)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指揮部職責:
(1)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3)、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職責:
(1)總指揮:批準預案的實施和終止,組織指揮全公司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向總指揮提出救援過程中生產運行、技術方面應考慮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 李松:負責指揮事故的報警、警戒、情況通報、事故處理工作及平時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
(4) 惠金號:負責事故現場所需滅火器材裝備及其他搶救物資的供給。負責事故現場的搶險和滅火;負責指揮事故的現場及有關有害物擴散區的洗消、監測、檢查工作,污染區處理直至無害。
(5) 闕佩慶:負責現場安全警戒及周圍人員的搶救撤離、疏散和物資器材轉移工作。
(6) 唐俊杰:負責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
(8) 駱偉良:負責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
(9)陳育青:負責事故的處置的技術服務工作。
3.3.1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組成及成員
1)應急疏散組:
組長: 闕佩慶
組員: 許 民 王金榮
2)搶險救援組:
組長: 惠金號
組員: 田成兵 周兆權 陳飛飛 朱躍波
3)通訊聯絡組:
組長: 李松
組員: 顧庭良 許云峰 惠金宇
4)后勤保障組:
組長: 唐俊杰
組員: 黃祖興 沈 燕
5)醫療救護組:
組長: 顧淑英
組員: 周海紅 王建紅
6) 善后處理組
組長: 駱偉良
組員: 徐衣維 王海洋 張燕湘
7)應急處置技術組
組長: 陳育青
組員: 王海洋 黃仁龍 劉曉年
3.3.2各救援工作小組職責
1)應急疏散組職責
(1)負責現場及周圍人員的搶救、撤離、疏散和物資器材轉移工作;
(2)負責組織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
(3)做好自救工作,組織現場搶救受傷受害人員,進行防化防毒處理,安全轉移傷員。
2)搶險救援組職責:
(1)負責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
(2)負責事故狀態下的現場搶修搶險作業;
(3)負責泄漏物的現場清洗消毒處理;
(4)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協助疏散搶救受傷人員等;
(5)恢復生產的檢修作業。
3)通訊聯絡組職責:
(1)及時正確報警、接警
(2)負責布置隔離區的安全警戒線,保證現場井然有序;
(3)負責配合現場總指揮向各小組傳達救援指令和橫向聯絡;
(4)必要時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及廠區道路暢通;
(5)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協助疏散人員;
(6)負責清點離開事故區域的人數,并進行登記;
(7)按照指揮部要求負責與社會、周邊單位各救援機構聯絡;
(8)保護事故現場物證、數據。
4)后勤保障組職責:
(l)負責事故現場所需滅火器材裝備及其他搶救物資的供給;
(2)供應勞動保護用品、應急救援用具;
(3)供應救援人員的后勤飲食等生活必需品。
5)醫療救護組職責
(1)負責承擔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負責起草有關醫療救護方面規章、規程和技術標準草案;
?。?)負責醫療救護體系的建設工作;
?。?)負責本企業的醫療救護培訓工作;
6)善后處理組職責
(1)做好受傷人員及家屬的穩定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思想穩定,確保傷亡事故發生后不發生混亂和失控狀況;
(2)做好傷員醫療救護的跟蹤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矛盾;
(3)與保險部門一起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
(4)做好傷員及及家屬的慰問工作。
7)應急處置技術組職責
(1)加強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備;
(2)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
(3)充分發揮技術人員在突發事件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應急搶險、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
公司應急指揮部根據安全生產事故預測與預警結果,針對安全生產事故開展風險評估,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本公司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采取的方式有:反應釜超溫報警,現場監控系統,進料自動切斷裝置,現場設置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儀,閉路監控系統以及采取不斷來回巡查等方式、各危險目標的監控見表4.1-1:
表4.1-1 危險目標監控措施表
單元名稱 | 危險源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可能發生的事故 | 監控方式 | 備注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四車間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毒氣體報警、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毒氣體報警、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毒氣體報警、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聯鎖切斷、視頻監控 |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視頻監控 |
|
2#倉庫 | /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 | 有毒、可燃氣體報警、視頻監控、紅外報警 |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視頻監控 |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火災報警、視頻監控 |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計、高低液位報警、緊急停輸送泵、高液位緊急切斷、視頻監控、紅外報警 |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計、高低液位報警、緊急停輸送泵、高液位緊急切斷、視頻監控、紅外報警 |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 | 泄漏、中毒、灼傷 | 液位計、視頻監控 |
|
1、廠區內生產場所、危險化學品儲存、使用場所、重大危險目標發生燃燒、爆炸事故;
2、劇毒氣體氯氣、易燃易爆氣體、有毒物質和其他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有毒或可能氣體產生報警,已經或者即將危及到公共安全;
3、關鍵崗位、重要部位超溫、超壓、超液位報警;
4、造成一人或多人員死亡、重傷的情況;
預警的方式方法:采用喊話、對講機、電話、擴音喇叭通知等方式。。
預警信息發布的程序:按照車間級(Ⅲ 級)、公司級(Ⅱ級)、社會級(Ⅰ級)的不同級別進行預警信息發布。
當處于Ⅲ 級報警狀態時,操作人員通過視頻或現場查看,確認處于事故狀態,可進行內部預警同時向班長或主任匯報;預警的方法可以采取通知匯報、對講機、內部電話等進行。
當發生Ⅱ級報警時,立即向班長報告后,班長確認后向主任、安環科進行匯報,接到匯報后立即向副總經理和總經理匯報。預警的方法可以采取通知匯報、對講機、內部電話、手機等進行。
當處于Ⅰ級報警狀態時,立即與周邊企業聯系支援同時向園區治安中隊及安監部門匯報。預警的方法可以采取電話、手機直接與接警中心進行聯系或與聯系人聯系。
(1)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當班值班班長或部門負責人,當班值班班長或部門負責人應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公司主要負責人(總指揮)。同時要采取緊急措施搶救,并保護好現場。
(2)由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預案。并說明預警級別并按照預警級別進行預警。
(3)檢測、救援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事先了解危害區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燃燒爆炸的危險等。做好進場的防護。
4.4 信息報告
4.4.1 信息接收與通報
a、公司現有通信狀況:公司各部門、車間控制室都配備內部電話,門衛有報警裝置,內部主要人員都配有手機、對講機、電話,保證24小時開通。
b、公司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設在門衛室, 0515-84383809。一旦發現事故,可通過公司內的值守電話或手機報警。
c、運輸人員的報警和聯絡:運輸危險化學品駕駛員、押運員的報警和與本單位有關人員的聯絡由市場調度員負責。注意在出車前先應將手機號碼留給領導小組(或安全員)。
d、措施:在生產過程中崗位操作人員發現險情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但無法控制時,應立即向接警中心報警,安環科長或值班人員接警后,依據事故或險情的類別和級別,應立即向應急救援小組有關成員匯報,確定啟動應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和相關部門。事故屬于Ⅰ類或Ⅰ級的,指揮部應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部門等上級領導機關匯報。
表4.4-1外部救援單位、政府有關部門、供水供電、社區聯系電話
單 位 | 電 話 |
濱??h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0515-8410 8512 |
江蘇沿海工業園園區安監局 | 0515-8911 8951 |
江蘇沿海工業園園區專職消防隊 | 0515-8438 3119 |
江蘇沿海工業園園區環保分局 | 0515-8911 8956 |
邊防派出所 | 0515-8438 3110 |
濱淮鎮衛生院 | 0515-8466 4254 |
自來水公司 | 0515-8439 3308 |
供電公司頭罾供電所 | 0515-8438 2138 |
急救 | 120 |
e、火警與救護電話
火警 遇到火災要及時撥打火警電話“0515-84383119”,迅速和當地的消防部門取得聯系。撥通火警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火災中燃燒的物品和火勢大??;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救護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醫院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公路路口迎候救護車。
4.4.2信息上報
當公司發生事故時間較長無法控制或資源不足,周邊企業支援不能滿足需要時,向上級上報。
a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內容
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
報告內容:
當發生輕微事故時,報告班長及車間主任,同時上報安環科。
當發生一般事故時,車間主任在上報安環科時,同時上報至公司安全主管(副總經理)和總經理。
當發生傷亡事故或環保事故時,上報至公司總經理,由總經理上報至濱??h應急局和環保局。具體如下:
A.報告事故信息
火災爆炸及中毒事故發生后,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濱??h應急管理局報告事故信息。
B.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
本公司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后,本公司及周邊企業不能實施撲救時,撥打84383119,請求開發區專職消防隊支援。當人員中毒嚴重時,拔打120,請求濱海人民醫院支援。
②報告事故內容
事故發生后,立即報告公司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發生何種性質的事故、人員情況。發生火災、爆炸還是中毒事故,有無周邊影響等情況。
b報告事故信息的時限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當班值班班長接到報告后,立即向公司負責人(總指揮)報告;公司負責人(總指揮)應當于1小時內向濱海沿海工業園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濱??h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報告。
在公司負責人(總指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副總指揮代替執行總指揮的職責。副總指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由安環科會同生產科組成指揮部,確定指揮人后執行總指揮的職責。
由公司發言人與外界新聞輿論溝通。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濱??h應急管理局報告。
4.4.3信息傳遞
事故發生后,通訊組組長負責安排通訊組成員向周邊企業和部門進行信息通報,采用電話聯系方式進行聯系。
(1)單位互助方式
本公司周邊公司,有一定的應急救援裝備,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有毒物質泄漏等事故,可與友鄰單位聯絡請求支援應急救援裝備。
(2)應急救援信息咨詢
當危險化學品泄漏時,本公司與周邊企業聯合無法處置時可向濱海沿海工業園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濱??h應急管理局進行信息咨詢。
(3)專家信息咨詢
當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后,本公司無法處置可向專家進行咨詢或請專家到現場進行指導。
聯系電話見附件1。
5應急響應
5.1響應分級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時,應當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響應啟動情況報告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生產經營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對事故應急響應進行分級,明確分級響應的基本原則。
(1)一級響應
甲苯、甲醇等引發的火災、爆炸、有毒品泄漏等事故影響很大,造成公司及相鄰單位人員傷亡,設施設備、建構筑物破壞、環境污染,公司內部無法有效控制。
處理原則:立即啟動公司的事故應急預案。同時向園區中隊、安監局、環保局等部門報告。
當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下達撤離命令后,現場所有人員按自己所處位置,選擇特定路線撤離,并引導現場其他人員迅速撤離現場。對可能威脅到公司外公司人員、居民安全時,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并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指揮引導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責任部門:發生一級響應的事故,公司主要負責人堅守崗位,積極組織參與救援。
(2)二級響應
甲苯、甲醇、二氯乙烷等發生較大泄漏、火災、部分人員中毒等較大事故,造成公司內人員受傷,設施設備、建構筑物部分破壞,局部環境污染。車間內部無法有效組織控制,公司組織能有效控制。
處理原則:公司組織應急救援隊伍應當按照本公司制定的應急預案體系中的相關的應急程序,立即進行救援。
責任部門:發生二級響應的事故,車間和部門主要負責人應堅守崗位,積極組織和參與救援。
(3)三級響應
甲苯、甲醇、二氯乙烷等?;飞倭啃孤?/span>、小火災、輕微中毒、部分人員輕傷或一般安全事故,并只對本公司局部區域內的人員、設施造成局部危害,對公司的其它部位或公司外不構成威脅的事故。車間人員能有效控制。
處理原則:部門積極組織自救,由生產科、安環科及事故所在車間組織處置事故。
責任部門:發生部門進行處理,車間班長應堅守崗位,積極組織當班員工進行處理并參與救援工作。
5.2響應程序
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響應等程序。事故應急救援的系統的應急響應程序按過程可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過程,如下圖:
圖5.2-1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程序圖
5.2.1接警與響應級別的確定
接到事故報警后,對警情做出判斷,初步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果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響應關閉;符合啟動預案級別,判斷響應級別。
5.2.2應急啟動
按所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通知應急相關人員、開通信息與通信網絡、通知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救援人員和物質、裝備等)、成立現場指揮部等。
5.3 處置程序
東吳公司1500t/a陽離子藍X-GRRL、1500t/a陽離子紅X-GRL系列產品;3500t/a陽離子金黃X-GL系列產品(即1000t/a陽離子金黃X-GL、300 t/a陽離子黃X-8GL、50 t/a陽離子黃X-5GL、10 t/a陽離子熒光黃X-10GFF、300 t/a陽離子紅GTL、200 t/a陽離子艷紅 X-5GN、50 t/a陽離子桃紅 FG、100t/a陽離子紅3R、20t/a陽離子紅 2GL、250t/a陽離子翠藍GB、100t/a陽離子藍X-GRL、500t/a陽離子藍X-BL、10t/a陽離子艷藍RL、10t/a陽離子藍X-GSL、300t/a有機顏料黃13G、300t/a有機顏料金光紅C)項目生產過程中涉及到公司生產涉及的危險化學品有對氨基苯甲醚(序號1194)、1,2-二氯乙烷(序號557)、液堿(序號1669)、鹽酸(序號2507)、氯(序號1381)、硫酸(序號1302)、硫酸二甲酯(序號1311)、氯化鋅(序號1480)、亞硝酸鈉(序號2492)、水合肼(序號2012)、二異丙胺(序號706)、甲酸(序號1175)、N,N-二甲基苯胺(序號417)、溴素(序號2361)、苯肼(序號84)、甲基丙基甲酮(序號2180)、乙酸(序號2630)、苯胺(序號51)、甲苯(序號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號460)、鄰苯二胺(序號53)、三氯氧磷(序號1858)、N,N-二乙基苯胺(序號687)、1,2-環氧丙烷(序號979)、甲醇(序號1022)、磷酸(序號2790)、鄰氯對硝基苯胺(序號1413)、N—甲基苯胺(序號1086)、氯化芐(序號1459)、二甲胺(序號354)、二氧化碳(序號642)、氯化氫(序號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號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號637)、溴化氫(序號1665)、亞磷酸(序號2444)、氯化鋅(序號1480)、氟利昂R22(序號2552)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險化學品,存在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可能性。以下針對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主要危險化學品事故,提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5.3.1.一般火災事故的處理
(1)撲救初期火災?,F場人員發現火情并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或者對泄漏物料進行圍堵截漏,然后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同時要大聲呼喊求助。
發現火災并經判斷只初期滅火行動不可能將火撲滅時,應立即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情況,同時要采取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或者對泄漏物料進行圍堵截漏,盡可能防止火勢蔓延。當班班長向車間主任和值班班長匯報或直接向總指揮報告。
(2)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84383119等外援電話。
(3)救援組成員迅速到現場用干粉滅火器實施撲救。切斷電源。
(4)治安組立刻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5)醫療救護組負責搶救火場受傷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7)待消防隊到達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5.3.2爆炸事故的處理
(1)發生爆炸事故,立即啟動火警,撤離疏散在該區域的所有人員。
(2)當班值班班長向總指揮報告。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0515-84383119等外援電話。
(3)待消防隊到達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4)救援組成員迅速切斷電源。到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4)治安組立刻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5)醫療救護組負責治救受傷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6)后勤組負責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5.3.3中毒事故的處理
(1)現場人員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當班值班班長向總指揮報告。
(2)醫療救護組負責搶救中毒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3)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120等外援電話。
(4)救援組成員迅速到現場圍截堵漏。協助醫療救護組救援。
(5)治安組按總指揮指令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7)待消防隊到達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電力線路或電氣設備發生火災,由于是帶電燃燒,所以蔓延迅速。如果撲救不當,可能會引起觸電事故。
(1)撲救電氣火災,發現人員首先要盡可能切斷電源,然后根據火災現場情況采取確當方法撲救火災。
特殊情況,必須帶電滅火時應該注意,只可用二氧化碳或者干粉滅火器滅火對初起的電氣火災予以撲滅。
發現火災并經判斷只初期滅火行動不可能將火撲滅時,應立即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情況,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防止火勢蔓延。當班值班班長向總指揮報告。
(2)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84383119等外援電話。
(3)救援組成員迅速到現場用干粉滅火器實施撲救。切斷電源。
(4)治安組立刻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5)醫療救護組負責搶救火場受傷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7)待消防隊到達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5.3.5觸電事故的處理
(1)發現人員根據情況邊大聲呼救邊火速切斷電源搶救觸電人員:
①立即拉下閘門或關閉電源開關,拔掉插頭,使觸電者很快脫離電源;
②急救者利用絕緣物品如竹桿、木棍、塑料或橡膠制品、皮制品挑開接觸病人的電源,使病人迅速脫離電源。
未切斷電源之前,搶救者切忌用自己的手直接去拉觸電者,這樣自己也會立即觸電。
如無法立即將觸電人員脫離觸電地點,現場人員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當班值班班長向總指揮報告。
(2)醫療救護組負責搶救觸電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3)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120等外援電話。
(4)救援組成員協助醫療救護組救援。同時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5)治安組按總指揮指令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7)待消防隊到達現場,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5.3.6溺水事故的處理
(1)發現人員根據情況邊大聲呼救邊拋救生圈進行救援:
①立即向水中拋救生圈;
②急救者利用竹桿、救援繩等進行輔助;
未經專業訓練,搶救者切忌自行救援,這樣自己也會溺水引發事故。
如無法立即將溺水人員救出,現場人員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當班值班班長向總指揮報告。
(2)醫療救護組負責搶救溺水人員,進行催吐,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及時由120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3)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120、84383119等外援電話。
(4)救援組成員協助醫療救護組救援。同時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5)治安組按總指揮指令疏散公司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
5.3.7泄漏事故的處理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立即向當班值班班長報告。較大以上的泄漏值班班長立即向總指揮報告。
(2)搶險人員采取迅速關閉泄漏部位的上下游閥門或者對泄漏物料進行圍堵截漏和泄漏設備管道的堵泄漏措施,盡可能防止泄漏物蔓延。有毒蒸汽發生泄漏時須同時做好霧化水吸收污染物的措施。
(3)治安組按總指揮指令疏散現場無關車輛和人員,并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4)醫療救護組負責做好搶救中毒人員的準備,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5)通訊組成員負責第一時間報警,撥打84383119及120等外援電話
(6)后勤組提供救援所需泄漏物圍堵的物資。
(7)待專業消防隊到達現場后,服從消防隊統一指揮。
5.3.8人員的疏散與撤離
人員疏散,包括撤離和就地保護兩種。撤離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從危險區域轉移到安全區域。在有足夠的時間向群眾報警,進行準備的情況下,撤離是最佳保護措施。一般是從上風側離開,必須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就地保護是指人進入建筑物或其它設施內,直至危險過去。當撤離比就地保護更危險或撤離無法進行時,采取此項措施。指揮建筑物內的人,關閉所有門窗,并關閉所有通風、加熱、冷卻系統。
(1)事故現場人員的撤離:
聽到公司內需要疏散人員的警報時,區域內的人員迅速、有序地撤離危險區域,并到指定地點結合,從而避免人員更大傷亡。裝置負責人在撤離前,利用最短的時間,關閉該崗位內可能會引起更大事故的滴加閥、蒸汽閥、攪拌電機以及進出料閥等。
人員自行撤離到上風口處,由當班班組長負責清點本班人數。當班主操應組織本班人員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順序從生產現場最危險地段人員先開始,相互兼顧照應,并根據風向指明集合地點。人員在安全地點集合后,主操清點人數后,向部門負責人或者值班主操報告人員情況。發現缺員,應報告所缺員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
(2)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
由事故單位負責報警,發出撤離命令,接命令后,當班負責人組織疏散,人員接通知后,自行撤離到上風口處。疏散順序從最危險地段人員先開始,相互兼顧照應,并根據風向指明集合地點。人員在安全地點集合后,負責人清點人數后,向事故部門負責人或者值班長報告人員情況。發現缺員,應報告所缺人員的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
(3)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
負責搶險和救護的人員在接指揮部通知后,立即帶上救護和防護裝備趕赴現場,等候調令,聽從指揮。由組長分工,分批進入事發點進行搶險或救護。在進入事故點前,隊長必須向指揮部報告每批參加搶修(或救護)人員數量和名單并登記。
搶修(或救護)隊完成任務后,組長向指揮部報告任務執行情況以及搶險(或救護)人員安全狀況,申請下達撤離命令,指揮部根據事故控制情況,必須做出撤離或繼續搶險(或救護)的決定,向搶險(或救護)隊下達命令。隊長若接撤離命令后,帶領搶險(或救護人員)撤離事故點至安全地帶,清點人員,向指揮部報告。
(4)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當事故危急周邊單位、居民時,由指揮部人員向政府以及周邊單位書面發送警報。事態嚴重緊急時,通過指揮部直接聯系政府以及周邊單位負責人,由指揮部親自向政府或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在發布消息時,必須發布事態的緩急程度,提出撤離的具體方法和方式。撤離方式有步行和車輛運輸兩種。撤離方法中應明確應采取的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撤離方向和撤離距離。撤離必須是有組織性的。
根據不同危險化學品事故特點,組織和指導員工就地取材(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濕毛巾、濕口罩等)來防護措施保護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組織、指揮機構、疏散范圍、疏散方式、疏散路線、疏散人員的照顧等)。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時,應選擇安全的撤離路線,避免橫穿危險區域。進入安全區域后,應盡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繼發性傷害。
5.4應急結束
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現場應急結束。
5.4.1 應急響應結束的基本條件
事故源已得到有效控制,泄漏點已消除;損壞的設備或零件已修復或更換;裝置已具備恢復正常生產的條件;污染物已消除,裝置已達標排放,空氣、水體的污染物濃度在國家的衛生允許濃度指標內,不再對人員和環境的安全構成危險;撤離疏散人員已具備返回的條件;受傷人員已得到有效的救治。
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中,確認泄漏已得到有效處理和控制以及現場和周圍有害物質的濃度已達到允許范圍;火災爆炸事故中,確認現場火源、明火、高溫物質已徹底消除以及現場和周圍危險物質的濃度已控制在爆炸下限的50%以下。
5.4.2 應急中止命令發布的組織機構和關閉程序
應急中止命令發布的組織機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事故應急預案關閉程序:生產科、安環科等部門的負責人在收到事故現場處理的信息后,要分別予以確認,確認后向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據此發布關閉事故應急預案的命令,并由通訊組通知有關單位和人員。
5.4.3 應急結束后的工作
(1)事故情況上報事項及需向公司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
①一般事故
公司負責人應在事故處理完畢24小時內,將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事故經過、事故救援經過形成書面材料交公司事故調查處理小組;向有關當事人進行詢問,進行調查,形成記錄,一并報事故調查處理小組。
②傷亡事故
公司負責人要立即上報到濱??h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并簡要匯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經過、初步原因分析、傷亡人數等內容。
(2)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事故調查處理小組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立即進行事故調查工作,開展事故應急救援中各應急小組的工作情況收集工作。三日內寫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交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報告內容應有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分析、事故后果、各小組救援過程簡述、分析救援工作的不足(物資、信息、措施),提出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的措施及應急預案應改進的方向等內容。
6.1、新聞發言人
1)公司對外新聞發布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主任擔任。
2)現場對外新聞發布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指定。
在新聞發布過程中,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內容翔實、及時準備。
新聞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提供新聞稿件等。
7 后期處置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轉移至事故收集槽。
事故的發生肯定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可根據事故具體情況,應積極向周邊企業、群眾進行解釋,消除影響。組織相關人員做好善后賠償工作。
與此同時,應積極組織人員進行廠房、設備破壞鑒定,有維修可能的進行維修,不能維修的,應按照相應程序進行重建。若破壞較輕,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維修處理,按照相應程序組織恢復生產。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令第2號修訂)第四十條、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結束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評估。
由定期組織的預案演練來評估其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蛟谑鹿示仍蠼M織對搶險過程和應急能力進行評估。
8 保障措施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向上級應急管理機構報告的內容、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更新,確保準確有效”。
發生險情災害后,各通信器材必須隨時開通,對外聯絡電路及局內相應的通信設備,同時派專人負責,應急救災指揮等主要部門的通信設備必須暢通。
8.2 應急隊伍保障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落實應急指揮體系、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應急物資、裝備配備及其使用檔案,并對應急物資、裝備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適用狀態”。
本著統籌計劃、合理布點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應急系統,加強應急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整合現有應急資源,利用聯動協調機制,提高裝備水平;充分利用周邊企業應急資源,簽訂互助協議,提供應急期間的搶險搶修、物資供應、醫療衛生、治安保衛、交通維護和運輸等應急救援力量的保障;加強廣大員工應急能力建議,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公司應急隊伍的素質(有關隊伍保障以附表形式列出)。
8.3 應急物資保障
依據本預案應急處置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司應急物資儲備為主和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的區域聯動機制,做到公司應急物資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在應急狀態下,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統一調配使用。主要應急救援物資見表8.3-1、表8.3-2。
表8.3-1 東吳化工應急裝備情況一覽表
設施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安裝位置 | 責任人及電話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車間、罐區 | 各區域負責人 |
應急照明燈 | / | 5 | 車間、倉庫、辦公室 | 各區域負責人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消防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醫藥箱、醫療急救器材 | / | 2 | 安環科 | 駱衛良15961918885 |
擔架 | / | 3 | 微型消防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空氣呼吸器 | / | 4 | 微型消防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防毒面具 | / | 16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防毒口罩、耳罩、防護眼罩 | / | 16 | 五金庫 | |
防護靴 | / | 14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服 | / | 4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2 | 微型站 | |
耐酸堿手套 | / | 20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圍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膠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庫 | |
防護手套 | / | 8 | 微型消防站 | |
生理鹽水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車間負責人 |
燒傷油膏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眼藥水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急救箱 | / | 12 | 各車間 | |
眼膏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創可貼 | / | 12 | 安環科 | 顧淑英15962233008 |
碘伏棉棒 | / | 12 | 安環科 |
表8.3-2東吳化工應急裝備分布情況一覽表
設施分類 | 設施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安裝位置 | 責任人及電話 | ||
一、預防事故設施 | |||||||
檢測、報警設施 | 壓力表 | YK-160-B(0~0.6MPa) | 126 | 車間、儲罐區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真空表 | -0.1-0-1.5MPa | 41 | |||||
溫度表 | WZP-240、WSSD-416 | 155 | |||||
液位計 | 玻璃板 | 98 | |||||
可燃氣體檢測探頭 | ESD500 | 80 | 車間、儲罐區 | ||||
手提式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 | QT111-XP-3160 | 2 | 安環科 | ||||
聲光報警器 | / | 15 | 車間、儲罐區 | ||||
火災報警器 | / | 15 | 車間 | ||||
緊急切斷聯鎖系統 | / | 45 | 車間、儲罐區 | ||||
超液位自動切斷裝置 | / | 10 | 儲罐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視頻監控設施視頻監控點 | / | 11 | 門衛、車間、污水站、罐區、倉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 轉動設備防護罩 | / | 215 | 泵類、轉動設備運轉部件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電器過載保護設施 | / | 136 | 電器設備都配備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防靜電跨接與接地 | / | 150 | 車間、儲罐區、倉庫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避雷網、防雷接地 | / | 18 | 車間、儲罐區、倉庫、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管道 | ||||
防腐漆地面 | / |
| 罐區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滲漏 | / | 1056 | 固廢倉庫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爆設施 | 電器設備:防爆電器、照明、開關等 | / | / | 區域內都使用防爆設施 | 駱衛良15961918885駱衛良15961918885 | ||
防爆攝像頭 | / | 11 | 車間、罐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普通攝像頭 | / | 25 | 罐區、門衛、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 防護欄 | / | 320m | 車間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安全警示標志 | 安全警示標志 | / | 若干 | 車間、儲罐區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安全周知卡 | / | 120 | 各車間、罐區倉庫 | ||||
風向標 | / | 6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二、控制事故措施 | |||||||
泄壓和止逆設施 | 安全閥 | / | 43 | 蒸汽管道、反應釜、管道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放空管 | / | 112 | 各車間 | ||||
爆破片 | / | 84 | 精餾釜等 | ||||
呼吸阻火閥 | GFQ-2 | 104 | 甲醇儲罐 | ||||
放空閥 | DN40、DN25 | 118 | 車間、儲罐區 | ||||
止回閥 | / | 2 | 各車間、罐區 | ||||
緊急處理設施 | 緊急備用電源 | 55KW柴油發電機組 | 1 | 配電房 | |||
事故應急池 | 2500m3 | 1 | 廠區 | ||||
三、減少與消除事故影響設施 | |||||||
防止火災蔓延設施 | 阻火器 | DN50 | 130 | 車間、儲罐區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火堤 | 1.2m | 10 | 儲罐區 | ||||
滅火設施 | 室外消防栓 | SN65 | 36 | 廠區 | |||
消防水帶 | / | 52 | 各車間消防箱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鏟子 | / | 56 | 各車間五金庫 | ||||
室內消火栓 | SN65 | 85 | 倉庫 | ||||
消防水帶 | / | 85 | 各車間消防箱 | ||||
水槍 | / | 85 | 各車間消防箱 | ||||
手提式滅火器 | MF/ABC8、MF/ABC4 | 208 | 車間、倉庫、罐區 | ||||
黃砂箱 | 50L | 14 | 車間、倉庫、罐區 | ||||
推車式滅火器 | / | 16 | 倉庫、罐區、車間 | ||||
干粉滅火器 | MFT/ABC20 | 118 | 各車間、倉庫 | ||||
推車泡沫滅火機 | PY8/500 | 2 | 罐區 | ||||
消防水泵 |
| 2 | 泵站及廠區 | ||||
消防水池 | 1000m3 | 1 | 車間南側 | ||||
消防管網 | 主管DN150 | 若干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緊急個人處置設施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車間、罐區 | 各區域負責人 | ||
固定報警電話 | / | 5 | 安環科、辦公室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應急照明燈 | / | 13 | 車間、倉庫、辦公室 | 各區域負責人 | |||
應急救援設施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醫藥箱、醫療急救器材 | / | 12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擔架 | / | 3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逃生避難設施 | 安全通道 | / | 1 | 各車間 | 各區域負責人 | ||
安全繩 | / | 6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安全繩梯 | / | 2 | 五金庫 | ||||
空氣呼吸器 | / | 12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避難指示標志 | / | 12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 防毒面具 | / | 6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防毒口罩、耳罩、防護眼罩 | / | 6 | 微型站 | ||||
防護靴 | / | 4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服 | / | 2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手套 | / | 20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圍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膠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庫 | ||||
防護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搶修器材 | 瓶閥出口鋼六角螺帽、墊片 | / | 2 | 微型站 | |||
活動扳手 | / | 5 | 微型站 | ||||
竹簽、木塞、鉛塞、橡皮塞 | / | 6 | 微型站 | ||||
鐵絲 | / | 5 | 微型站 | ||||
鐵箍 | / | 10 | 微型站 | ||||
橡膠墊 | / | 10 | 微型站 | ||||
應急藥品 | 酸堿燒傷中和沖洗液 | / | 5 | 微型站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生理鹽水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車間負責人 | |||
燒傷油膏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眼藥水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急救箱 | / | 6 | 各車間 | ||||
眼膏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創可貼 | / | 2 | 安環科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碘伏棉棒 | / | 2 | 安環科 |
8.4 經費保障
公司安環科對救援工作的日常費用作出預算,財務部審核,經公司應急指揮部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結束后,財務部等部門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
8.5 其它保障
聘請專家,建立公司應急處置專家庫,加大應急技術培訓的研發力度,不斷改進應急技術裝備,建立健全公司重特大事故技術平臺(有關技術保障以附表形式列出)。
9 培訓與演練
9.1 應急預案培訓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將本部門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應急知識、自救互救和避險逃生技能的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
應急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師資、參加人員和考核結果等情況應當如實記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
(1)公司制定了年度的培訓計劃,計劃中包含了應急預案的培訓計劃、培訓方式方法和要求。
對應急救援各類人員的業務培訓,由公司安環科每年組織一次進行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及現場處置方案的培訓。培訓內容見表9-1。
表9-1應急救援人員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 | 培訓周期 | 授課方式 | 授課部門 |
應急職責 | 每年一次 | PPT講解 | 辦公室 |
應急程序 | 每年一次 | PPT講解 | 安環科 |
初期火災的撲滅 | 每年一次 | 實際演練 | 安環科 |
消防器材的使用 | 每年二次 | 視頻學習 | 安環科 |
危險品應急響應 | 每年二次 | 班會學習 | 各車間主任 |
通用急救知識 | 每年一次 | 視頻講解 | 辦公室 |
個人防護用品的穿戴 | 每年二次 | 視頻講解 | 安環科 |
堵漏技術 | 每年二次 | 視頻講解 | 生產科、設備科 |
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由本公司結合每年組織的安全技術知識的培訓考核一并進行,新入公司人員進行三級教育培訓。對新入公司人員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72學時,對老員工,每年需進行再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培訓內容:
a危險目標的基本情況、危害識別、應急措施;
b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知識;
c作業過程中異常情況的排除,處理方法;
d事故發生后如何開展自救和互救;
e事故發生后的撤離和疏散方法。
對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由公司宣傳部門以發放宣傳品或告知書的形式,或結合社會性活動每年進行一次,宣傳或告知的內容:
a本公司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事故的危險特性;
b本公司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的防護方法;
c事故發生后的撤離和疏散方法。
9.2 應急預案演練
應急預案演練形式,可以采取桌面演練、實戰演練,模擬(圖上推演)或混合演練(實戰與模擬相結合)等方式。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并將演練情況報送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每年組織兩次應急預案或專項預案演練,并在兩年內覆蓋應急預案中所有內容。每半年組織兩次現場應急處置演練。
a)裝置、設備泄漏的應急處置搶險:
b)通信及報警訊號聯絡;
c)急救及醫療;
d)洗消處理;
e)事故區域氣體監測;
f)防護指導,包括專業人員的個人防護和員工的自我防護;
g)各種標志、設置警戒范圍及人員控制;
h)事故區域交通控制及管理;
i)泄漏污染區域內人員的疏散撤離及人員清查;
j)向上級報告情況及向友鄰單位通報情況;
k)事故的善后工作。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四條、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相關部門及組織部門對預案演練過程中的不足及完成的工作進行評價,評估預案的可行性并進行總結。對預案演練過程中,反映出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同時進行跟蹤改進完成的情況,確保具有持續改進的效果。
9.3 應急預案評估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五條、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預案定期評估制度,對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進行分析,并對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訂作出結論。
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企業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企業、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煙花爆竹生產、批發經營企業和中型規模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三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評估。
應急預案評估可以邀請相關專業機構或者有關專家、有實際應急救援工作經驗的人員參加,必要時可以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實施。
本預案編制完成后需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評估。
9.4 應急預案備案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二十六條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在應急預案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備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本預案經專家評審通過后報濱??h應急管理局備案,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
(二)本辦法第二十一條所列單位,應當提供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三)應急預案電子文檔;
(四)風險評估結果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并歸檔:
(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重大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生調整的;
(三)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發生重大變化的;
(四)重要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五)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現需要修訂預案的重大問題的;
(六)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三十七條、應急預案修訂涉及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應急響應分級等內容變更的,修訂工作應當參照本辦法規定的應急預案編制程序進行,并按照有關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應急部第2號修訂)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并對應急預案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負責;各分管負責人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
本預案由公司總經理簽字后發布,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第二篇 專項應急預案
公司生產涉及的危險化學品有對氨基苯甲醚(序號1194)、1,2-二氯乙烷(序號557)、液堿(序號1669)、鹽酸(序號2507)、氯(序號1381)、硫酸(序號1302)、硫酸二甲酯(序號1311)、氯化鋅(序號1480)、亞硝酸鈉(序號2492)、水合肼(序號2012)、二異丙胺(序號706)、甲酸(序號1175)、N,N-二甲基苯胺(序號417)、溴素(序號2361)、苯肼(序號84)、甲基丙基甲酮(序號2180)、乙酸(序號2630)、苯胺(序號51)、甲苯(序號1014)、N,N-二甲基甲酰胺(序號460)、鄰苯二胺(序號53)、三氯氧磷(序號1858)、N,N-二乙基苯胺(序號687)、1,2-環氧丙烷(序號979)、甲醇(序號1022)、磷酸(序號2790)、鄰氯對硝基苯胺(序號1413)、N—甲基苯胺(序號1086)、氯化芐(序號1459)、二甲胺(序號354)、二氧化碳(序號642)、氯化氫(序號1475)、一氧化氮(伴生)(序號2559)、二氧化氮(伴生)(序號637)、溴化氫(序號1665)、亞磷酸(序號2444)、氯化鋅(序號1480)、氟利昂R22(序號2552)等,存在儲罐泄漏、車間中間罐的泄漏、桶裝液體泄漏、高位槽或計量槽泄漏、管道及法蘭、閥門的泄漏。
表1.1-1危險化學品泄漏風險分析表
所處位置 | 危險源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風險種類 | 發生的可能性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四車間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泄漏 | 有可能 | 中度風險 | 公司內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2#倉庫 | /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泄漏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 | 泄漏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明確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 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一般危險化學品的泄漏搶險,凡公司相關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泄漏本預案開始啟動。
表3.2-1危險化學品泄漏監控方式表
序號 | 工序名稱 |
生產車間 | 涉及的危險 化學物品 | 事故風險種類 | 監控方式 |
1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一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泄漏 | 可燃氣體報警、視頻監控 |
2 | 重氮化、甲基化 | 二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泄漏 | 可燃有毒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視頻監控 |
3 | 氯化 | 四車間 | 氯、1,2-二氯乙烷 | 泄漏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火災報警 |
4 | 重氮化 | 六車間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泄漏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視頻監控 |
5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七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泄漏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6 | 重氮化、甲基化 | 九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泄漏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火災報警、可燃氣體報警 |
7 | / | 十車間 | 三氯氧磷、DMF | 泄漏 | 視頻監控、超溫超壓報警、人員檢查、火災報警 |
8 | 重氮化、甲基化 | 十一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泄漏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9 | 甲基化 | 十二車間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泄漏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10 | / | 成品倉庫 | 產品 | 泄漏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可燃氣體報警、火災報警 |
11 | / | 2#倉庫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泄漏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有毒氣體報警、火災報警 |
12 | / | 3#倉庫 | 甲酸、N-甲基苯胺 | 泄漏 | 視頻監控、火災報警、人員巡查、可燃氣體報警 |
13 | / | 4#倉庫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泄漏 | 視頻監控、火災報警、人員巡查、可燃氣體報警 |
14 | / | 1#儲罐區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泄漏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有毒氣體報警、水幕噴淋、火災報警 |
15 | / | 3#罐區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泄漏、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有毒氣體報警 |
16 | / | 4#罐區 | 鹽酸、液堿 | 泄漏、灼傷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 |
3. 2 預警行動
表3.2-2 預警方式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存在危險化學品跑、冒、滴、漏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 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1。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管道、單個容器(桶)跑、冒、滴、漏;不影響整個公司原料供應及生產裝置的運行;少量泄漏 | 車間、崗位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裝置、容器、管道大面積泄漏;影響整個公司原料供應及生產裝置的運行;大量泄漏、車間內部無法控制的事故 | 涉及其它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大量泄漏有可能散發到公司外;延及公司區之外的火災;不能由公司內部控制的事故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響應程序
(1)事故類型:泄漏。
(2)形成事故原因事件有:儲罐、中間罐及計量罐罐體產生蝕孔、焊接部位脫焊、法蘭連接處螺栓松動、法蘭連接墊片老化、包裝容器破損、接合管斷裂、卸料口與卸料管接合不當或操作失誤、違規操作等造成危險化學品泄漏。
(3)可能發生的時間:不定時。
(4)危害后果:危險化學品有的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刺激性,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擴散流失、易造成火災爆炸事件,有毒,污染環境危害極大。若發生泄漏,會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害甚至死亡。
4.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組織原則:
公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持局部服從全局,一般服從重點的基本原則。
(2)協調原則:
公司預防泄漏工作,必須與整個公司行政、經營、消防安全管理協調一致,防泄漏應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具有權威性,能集中、調動各部門力量相互配合實施搶險。
(3)重視發生災害的程度:
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刺激性,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擴散流失、易造成火災爆炸、造成人員中毒死亡、污染環境,危害極大,應保護重點,防止擴大事故。
4. 3 處置措施
4.3.1泄漏源控制
可能時,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險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通過采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向備用設施轉移、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等方法進行泄漏源控制。
儲罐、容器發生泄漏后,采取措施修補和堵塞裂口。制止危險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對整個應急處理是非常關鍵的。能否成功地進行堵漏取決于幾個因素:接近泄漏點的危險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點處實際的或潛在的壓力、泄漏物質的特性。堵漏方法見下表。
表4.3-1堵漏方法表
部位 | 形式 | 方法 |
罐體 鋼瓶 | 砂眼 | 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 |
縫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管道 | 砂眼 | 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 |
縫隙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 | |
孔洞 |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裂口 |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 |
閥門 | 沙眼 | 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 |
法蘭 | 縫隙 | 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 |
4.3.2泄漏物處置
現場泄漏物要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泄漏物處置主要有4種方法:
(1)圍堤堵截。泄漏到地面上時會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為此罐區有圍堤,其他泄漏處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
(2)稀釋與覆蓋。為減少大氣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槍或消防水帶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使其在安全地帶擴散。在使用這一技術時,將產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應疏通污水排放系統。也可以采用生產車間的蒸氣消防設施在現場施放大量水蒸氣,破壞燃燒條件。對于液體泄漏,為防止液體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
(3)收容(集)。對于大量泄漏,可選擇用自吸泵將泄漏出的危險化學品抽入備用容器內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稀鹽酸或噴氨水進行中和處理。
(4)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三廢處理車間進行處理。
4.3.3.液氯泄漏處置措施
(1)氯氣泄漏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修,撤離無關人員至上風處,搶救中毒者,并立即對泄漏區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帶有效防護面具。
(2)搶修中應利用現場機械通風設施和尾氣處理裝置等,降低氯氣污染程度。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
(3)液氯鋼瓶泄漏時的堵漏應急措施
1)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
2)通過紫銅管將泄漏鋼瓶的液相點與另一空瓶相連,及時將液氯轉移到空瓶中,同時將空瓶的氣相口用紫銅管通道液堿中。
3)合金堵處理泄漏時,可先用捶子的奶子一頭,輕輕的在合金堵處敲打,敲打無用時,應有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用錘子敲打時不能用力過大,只能輕輕的敲,至不漏為止,然后及時進行使用和處理。
4)瓶閥泄漏時,用有四氟墊片的六角螺帽擰緊,并注好瓶閥泄漏的明顯標記,及時使用和處理,等下次充裝前整瓶更換瓶閥。
5)瓶體焊縫泄漏時,將泄漏處朝上,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然后將瓶內液氯立即使用或處理掉。
6)充裝好的液氯鋼瓶,發現鋼瓶與瓶閥(合金堵)間絲扣泄漏,將泄漏瓶閥(合金堵)向上,用扳手將瓶閥(合金堵)擰緊。
7)在運輸途中鋼瓶泄漏又無法處理時,應將載氯氣瓶車輛開到無人的偏僻處,使氯氣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8)發現連接鋼瓶的紫銅管泄漏時,先關氯氣閥,再將鋼瓶瓶閥關掉,然后打開抽空閥,將紫銅管內的液氯抽盡,卸下紫銅管,進行焊補或更換新的紫銅管。
4)氯氣緩沖罐發生泄漏時,按停車規程進行停車,打開抽空閥,將罐內的氯氣抽盡,必要時進行空氣置換,然后對泄漏處進行修復或對緩沖罐進行更換。
5)鋼瓶泄漏堵漏無效時,應將推入液堿中和池,并不斷向中和池加入液堿,只到液氯泄漏結束。
(4)液氯泄漏物的應急消除措施
(1)中和:采用氯氣捕消器對準氯氣蒸汽帶進行噴灑,以盡可能的中和空氣中的氯氣。
(2)吸收:為減少大氣污染,采用大量的霧狀水噴射氯氣蒸氣云,使其盡可能吸收散發在空氣中的氯氣。
4. 4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見附件2
公司可能導致人員中毒的一般危險化學品有對氨基苯甲醚、1,2-二氯乙烷、液堿、鹽酸、氯、硫酸、硫酸二甲酯、氯化鋅、亞硝酸鈉、水合肼、二異丙胺、甲酸、N,N-二甲基苯胺、溴素、苯肼、甲基丙基甲酮、乙酸、苯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鄰苯二胺、三氯氧磷、N,N-二乙基苯胺、1,2-環氧丙烷、甲醇、磷酸、鄰氯對硝基苯胺、N—甲基苯胺、氯化芐、二甲胺、二氧化碳、氯化氫、一氧化氮(伴生)、二氧化氮(伴生)、溴化氫、亞磷酸等,誤服或吸入上述物質的蒸汽均可發生一定程度的中毒。
表1-1車間、崗位中毒事故分析表
所處位置 | 危險源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事故風險種類 | 發生的可能性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四車間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中毒 | 有可能 | 中度風險 | 公司內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2#倉庫 | /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中毒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 | 中毒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明確了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 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一般危險化學品的中毒處置,凡公司相關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中毒本預案開始啟動。
3. 2預警
3.2. 1 危險源監控
表3.2-1危險化學品中毒監控方式
序號 | 工序名稱 |
生產車間 | 涉及的危險 化學物品 | 事故風險種類 | 監控方式 |
1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一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中毒 | 可燃氣體報警、視頻監控 |
2 | 重氮化、甲基化 | 二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中毒 | 可燃有毒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視頻監控 |
3 | 氯化 | 四車間 | 氯、1,2-二氯乙烷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火災報警 |
4 | 重氮化 | 六車間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中毒 | 可燃氣體報警、超溫超壓報警、視頻監控 |
5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七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中毒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6 | 重氮化、甲基化 | 九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火災報警、可燃氣體報警 |
7 | / | 十車間 | 三氯氧磷、DMF | 中毒 | 視頻監控、超溫超壓報警、人員檢查、火災報警 |
8 | 重氮化、甲基化 | 十一車間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中毒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9 | 甲基化 | 十二車間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中毒 | 可燃氣體報警、液位報警、視頻監控 |
10 | / | 成品倉庫 | 產品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 |
11 | / | 2#倉庫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有毒、可燃氣體報警、火災報警 |
12 | / | 3#倉庫 | 甲酸、N-甲基苯胺 | 中毒 | 視頻監控、火災報警、人員巡查 |
13 | / | 4#倉庫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中毒 | 視頻監控、火災報警、人員巡查 |
14 | / | 1#儲罐區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有毒氣體報警、水幕噴淋、火災報警 |
15 | / | 3#罐區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 |
16 | / | 4#罐區 | 鹽酸、液堿 | 中毒 | 視頻監控、人員檢查 |
3. 2.2 預警行動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人員接觸或誤服出現中毒癥狀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2。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個別人員輕度不適 | 離開現場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個別人員重度不適 | 須就醫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人員出現重度中毒。 | 須搶救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響應程序
4.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類型:中毒。
(2)形成事故原因:罐體、法蘭連接處螺栓松動、法蘭連接墊片老化、包裝容器破損、接合管斷裂、卸料口與卸料管接合不當或操作失誤、違規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引起的中毒?;蛘邉趧颖Wo不當造成的意外接觸和誤食。
(3)可能發生的季節:不定時。
(4)危害后果: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吸入較低濃度,很快發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癥狀,并有頭痛、眩暈、全身無力、胸部發緊、干咳、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吸入高濃度時有劇咳、呼吸困難、哮喘。嚴重時可發生窒息、肺炎、肺水腫。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中毒可致死。
4.2應急組織原則
(1)組織原則:
公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持局部服從全局,一般服從重點的基本原則。
(2)協調原則:
公司預防中毒工作,必須與整個公司行政、經營、消防安全管理協調一致,防中毒應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具有權威性,能集中、調動各部門力量相互配合實施搶險。
(3)重視發生災害的程度:
公司使用的一般危險化學品中有的具有易揮發,易低空擴散流失、有毒性,易污染環境,危害極大,應重點防護,防止擴大事故。
4. 3 處置措施
迅速將患者救出現場,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搶救措施。
(一)進入現場搶救
(1)現場空氣中被有毒氣體或蒸氣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內,或不能自行脫離,首要任務是將患者迅速救出現場,應根據現場條件,采取緊急措施,如向內送風等,進入現場救護者應配帶自吸式呼吸器,同時有人進行監視,并立即呼救,準備下一步搶救及送醫院等工作。
(2)罐內或陜小空間空氣中氧濃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時,可使人立即意識喪失或電擊式死亡,施救人員應配帶正壓式呼吸器,同時有人進行監視,并立即呼救,準備下一步搶救及送醫院等工作。
(3)救護人員切忌在毫無防護措施下進入現場搶救,因為現場可使搶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搶救工作更為困難。
(二)搶救出現場后緊急處理
(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腦復蘇術,在施行口對口呼吸時,施術者應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氣味,以防發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清除鼻腔、口腔內分泌物 等。
(3)如呼吸急促、表淺,應進行人工呼吸,針刺內關、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興奮劑。
(4)檢查有無頭顱、胸部外傷、骨折等。
(5)立即轉送醫院,并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去醫院途中要有經過訓練的醫護人員陪同,繼續進行搶救,并做好記錄。
4.4 主要危險化學品健康危害、中毒癥狀及施救方法一覽表
表4.4-1主要?;方】滴:?、中毒癥狀及施救方法表
?;?/strong> | 健康危害 | 中毒癥狀 | 施救方式 |
甲苯 |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 短時間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睛和上呼吸道明顯刺激癥狀,眼結膜和喉部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意識模糊、重癥者可有躁動、抽搐、昏迷。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甲醇 | 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視神經和視網膜有特殊的選擇作用,引起病變;可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 短時間在量吸入出現眼、呼吸道刺激癥狀;口服有胃腸道刺激癥狀;經一段時間潛伏期后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眩暈、酒醉感、意識朦朧、譫妄、甚至昏迷。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可的視物模糊、復視、重者失明。代謝性酸中毒時出現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氯 | 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 輕度有流淚、咳嗽、咳少量痰、胸悶、出現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癥狀。中度中毒出現支氣管肺炎和間性肺水腫、出現呼吸困難和輕度紫紺等;重者發生肺水腫、昏迷和休克,可出現氣胸、縱隔氣腫等并發癥。吸入極高濃度的氣體,可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心跳驟?;蚝眍^痙攣而發生“電擊樣”死亡。皮膚接觸液氯或高濃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傷或急性皮炎。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可引起職業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苯肼 | 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高膽紅素血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腎、心臟損害。 | 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痛、頭暈、無力、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較重時尚有呼吸困難、抽搐、震顫,甚至共濟失調、意識不清。重癥者出現紫紺、黃疸、白細胞減少,并可發生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癥和肝、腎損害。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心、肝、腎損害??芍缕つw損害,重者可發生水皰、水腫等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氯化鋅 | 本品有刺激和腐蝕作用 | 吸入氯化鋅煙霧可引起支氣管肺炎。高濃度吸入可致死?;颊弑憩F有呼吸困難、胸部緊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觸可致結膜炎或灼傷??梢鹌つw刺激和燒灼,皮膚上出現“鳥眼”型潰瘍??诜g口腔和消化道,嚴重者可致死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鹽酸 | 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 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長期接觸,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氯化氫 | 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出現頭痛、頭昏、惡心、眼痛、咳嗽、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重者發生肺炎、肺水腫、肺不張。眼角膜可見潰瘍或混濁。皮膚接觸可出現大量栗粒樣紅色小疹而呈潮紅痛熱。慢性影響:長期較高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胃腸功能障礙及牙齒酸蝕癥。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液堿 | 有強烈腐蝕性和刺激性 | 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極易灼傷皮膚,濺入眼內,不僅能損傷角膜,還可使眼內的深部組織損傷。
| 接觸液堿應盡可能用大量水仔細地沖洗。如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沖洗,然后用硼酸水沖洗。如誤服立即漱口,飲水及醋,并送醫院急救。
|
甲基丙基酮 | 本品對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致麻醉。
| 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嗜睡、昏迷。對眼及皮膚有刺激性。長期接觸可致皮炎。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硫酸 | 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 | 可引起結膜炎、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死亡??诜笠鹣罒齻灾翝冃纬?。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痙攣和聲門水腫,腎損害、休克等。慢性影響有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水腫和肝硬化。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乙酸 | 吸入本品蒸氣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眼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 | 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糜爛,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干燥、脫脂和皮炎。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就醫。 |
硫酸二甲酯 | 本品對粘膜和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短期內大量吸入,初始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經數小時至24小時,刺激癥狀加重,可有畏光,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水腫或痙攣,咳嗽,胸悶, 氣急,紫紺;可發生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粘膜脫落致窒息,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發皮下氣腫、氣胸、縱隔氣腫。誤服灼傷消化道;可致眼、皮膚灼傷。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低濃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對氨基苯甲醚 | 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其蒸氣或氣溶膠對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進入體內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引起紫紺。慢性影響:可引起呼吸系統、皮膚的過敏反應。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
亞硝酸鈉 | 毒作用為麻痹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周圍血管;形成高鐵血紅蛋白。 | 急性中毒表現為全身無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胸部緊迫感以及呼吸困難;檢查見皮膚粘膜明顯紫紺。嚴重者血壓下降、昏迷、死亡。接觸工人手、足部皮膚可發生損害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一氧化氮 | 本品不穩定,在空氣中很快轉變為二氧化氮產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肺纖維化??梢鹧例X酸蝕癥。 | 吸入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咽部不適、干咳等。常經數小時至十幾小時或更長時間潛伏期后發生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出現胸悶、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紺等??刹l氣胸及縱隔氣腫。肺水腫消退后兩周左右可出現遲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一氧化氮濃度高可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慢性影響: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癥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 |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二氧化氮 | 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吸入氣體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咽部不適、干咳等。 | 常經數小時至十幾小時或更長時間潛伏期后發生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出現胸悶、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紺等??刹l氣胸及縱隔氣腫。肺水腫消退后兩周左右可出現遲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現為神經衷弱綜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肺纖維化??梢鹧例X酸蝕癥。 |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二氯乙烷 | 具麻醉作用。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后對身體有害,吸入一定的濃度可致腎損害,反復吸入可造成肝損害。 | 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氣或煙霧對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磷酸 | 蒸氣或霧對眼、鼻、喉有刺激性??诜后w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血便或體克。 | 皮膚或眼接觸可致灼傷。慢性影響:鼻粘膜萎縮、鼻中隔穿孔。長期反復皮膚接觸,可引起皮膚刺激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DMF | 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頭痛、焦慮、惡心、嘔吐、腹痛、便秘等。 |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頭痛、焦慮、惡心、嘔吐、腹痛、便秘等。肝損害一般在中毒數日后出現,肝臟腫大,肝區痛,可出現黃疸。經皮膚吸收中毒者,皮膚出現水泡、水腫、粘糙,局部麻木、瘙癢、灼痛。慢性影響:有皮膚、粘膜刺激,神經衰弱綜合癥,血壓偏低。還有惡心、嘔吐、胸悶、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變化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三氯氧磷 | 遇水蒸氣分解成磷酸與氯化氫,含磷可致磷中毒。對皮膚、粘膜有刺激腐蝕作用。毒性與光氣類似。 | 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大量蒸氣,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咽喉炎、支氣管炎;嚴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窒息、肺炎、肺水腫、紫紺、心力衰竭。亦可發生貧血、肝臟損害、蛋白尿??诜鹣雷苽?。眼和皮膚接觸引起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無腐蝕癥狀者洗胃。忌服油類。就醫 |
二甲胺 | 本品對眼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 皮膚接觸液態二甲胺可引起壞死,眼睛接觸可引起角膜損傷、混濁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苯胺 | 本品主要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溶血性貧血和肝、腎損害。易經皮膚吸收。 | 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手指發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時,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呼吸困難,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現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及腎損害??捎谢瘜W性膀胱炎。眼接觸引起結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皮膚接觸可引起濕疹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鄰苯二胺 | 吸入、口服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 | 對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性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亞磷酸 | 本品對呼吸道有刺激性。
| 眼接觸可致灼傷,造成永久性損害。皮膚接觸可致重灼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鄰氯對硝基苯胺 | 對眼睛、皮膚、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 進入體內可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高濃度時可引起紫紺,這種癥狀可持續 2~4小時或更長時間。急性毒性:LD50:6340 mg/kg(大鼠經口)。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
N,N-二乙基苯胺 | 吸入、口服或經皮膚吸收可致死。 | 蒸氣或霧對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收進入體內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出現紫紺。急性毒性:LD50:782 mg/kg(大鼠經口)。LC50:1920mg/m3,4小時(大鼠吸入)。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環氧丙烷 | 為一種原發性刺激劑,輕度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和原漿毒。
| 接觸高濃度蒸氣,出現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呼吸因難;并伴有頭脹、頭暈、步態不穩、共濟失調、惡心和嘔吐。重者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昏迷。少數有血壓升高、心肌損害、腸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腎損害。液體可致眼和皮膚灼傷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N,N-二甲基苯胺 | 接觸后出現惡心、眩暈、頭痛、紫紺等。皮膚接觸可發生潰瘍。
| 毒性表現與苯胺相似,但較弱。吸收后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二異丙胺 | 對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氣可引起肺水腫。
| 蒸氣對眼有刺激性;液體可引起眼灼傷。皮膚接觸可致灼傷??诜饜盒?、嘔吐、腹瀉、腹痛、虛弱和虛脫。皮膚反復接觸可引起變應性皮炎。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溴 | 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吸入較低濃度,很快發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癥狀,并有頭痛、眩暈、全身無力、胸部發緊、干咳、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吸入高濃度時有劇咳、呼吸困難、哮喘。嚴重時可發生窒息、肺炎、肺水腫。 | 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皮膚接觸高濃度溴蒸氣或液態溴可造成嚴重灼傷。長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癥狀外,還伴有神經衰弱綜合征。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
氯化芐 | 持續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出現呼吸道炎癥,甚至發生肺水腫。 | 蒸氣對眼有刺激性,液體濺入眼內引起結膜和角膜蛋白變性。皮膚接觸可引起紅斑、大皰、或發生濕疹??诜鹞改c道刺激反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及中樞神經系統抑制。 |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險,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小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
N-甲基苯胺 | 可形成高鐵血紅蛋白,造成組織缺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腎損害。 | 急性中毒:表現為口唇、指端、耳廓紫紺,出現惡心、嘔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出現呼吸困難、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沙霈F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和腎損害。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
甲酸 | 主要引起皮膚、粘膜的刺激癥狀 | 接觸后可引起結膜炎、眼瞼水腫、鼻炎、支氣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學性肺炎。濃甲酸口服后可腐蝕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嘔吐、腹瀉及胃腸出血,甚至因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癥和潰瘍。偶有過敏反應。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水合肼 | 刺激鼻和上呼吸道 | 吸入本品蒸氣,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液體或蒸氣對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損害。對皮膚有刺激性,可造成嚴重灼傷??山浧つw吸收引起中毒??芍缕ぱ???诜痤^暈、惡心,以后出現暫時性中樞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嗜睡、運動障礙、共濟失調、麻木等。肝功能可出現異常。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出現神經衰弱綜合癥,肝大及肝功能異常。 | 皮膚接觸脫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清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
4. 5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公司可能導致火災爆炸的一般危險化學品有1,2-二氯乙烷、水合肼、二異丙胺、甲酸、N,N-二甲基苯胺、溴素、甲基丙基甲酮、乙酸、苯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N,N-二乙基苯胺、1,2-環氧丙烷、甲醇等,泄漏遇到明火或靜電火花可能導致火災、爆炸的發生。
表1-1車間崗位火災、爆炸事故風險分析表
所處位置 | 崗位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事故風險種類 | 發生的可能性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四車間 | 氯化 | 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公司外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中度風險 | 公司內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2#倉庫 | / | 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中度風險 | 公司內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罐區 |
明確了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的處置,凡公司相關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火災爆炸本預案開始啟動。
3.2預警
3.2. 1 危險源監控
3.2. 2 預警行動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危險化學品遇明火發生火災爆炸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 3.2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2。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單點火警 | 單個裝置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已形成初起火災 | 整個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車間甚至周邊企業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4.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
(1)事故類型:火災爆炸?;馂目梢砸l爆炸,爆炸也可以引發火災。
(2)形成事故原因:罐體、桶體產生蝕孔、焊接部位脫焊、法蘭連接處螺栓松動、法蘭連接墊片老化、破損、接合管斷裂、卸料口與卸料管接合不當或操作失誤、違規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遇點火源引起燃燒。危險化學品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遇點火源引起爆炸。
(3)可能發生的季節:不定時。
(4)危害后果:公司使用的?;肪哂幸兹?/span>、易爆、易揮發,易擴散流失、易造成火災,污染環境危害極大。若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會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
4.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組織原則:
公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持局部服從全局,一般服從重點的基本原則。
(2)協調原則:
公司預防火災爆炸工作,必須與整個公司行政、經營、消防安全管理協調一致,防火災爆炸應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具有權威性,能集中、調動各部門力量相互配合實施搶險。
(3)重視發生災害的程度:
公司使用的?;肪哂幸兹?/span>、易爆、易揮發,易擴散流失、易造成火災污染環境,危害極大,應保護重點,防止擴大事故。對設備、管道接地跨接符合要求,并設立安全警示標志。
(4)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一般危險化學品的火災爆炸事故搶險,凡公司中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火災爆炸本預案開始啟動。
4. 3火災爆炸事故處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滅。針對現場火災的火勢發展情況,積極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
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
正確選擇最適和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
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統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并應經常演練)。
火災撲滅后,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起火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管理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
4. 4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事故風險分析
公司辦公樓、總配電室及綜合控制樓、總配電房和生產場所等人員密緊,電氣設施繁多,用電量大,極易發生電氣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容易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為確保人員、設備、生產安全,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明確了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危險化學品(除兩重大一重點的危險化學品以外)火災爆炸的處置,凡公司相關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火災爆炸本預案開始啟動。
3.2預警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電器引發火災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 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2。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單點火警 | 單個裝置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已形成初起火災 | 整個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車間甚至周邊企業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4 處置措施
1、電氣火災特點。電氣設備著火時,現場很多設備可能是帶電的,這時應注意現場周圍可能存在的較高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同時還有一些設備著火時是絕緣油在燃燒,如電力變壓器、多油開關等,受熱后易引起噴油和爆炸事故,使火勢擴大。
2、撲救時的安全措施。撲救電氣火災時,應首先切斷電源。為正確切斷電源,應按如下規程進行;
(1)火災發生后,電氣設備已失去絕緣性,應用絕緣良好的工具進行操作;
(2)選好切斷點,非同相電源應在不同部位剪斷,以免造成短路,剪斷部位應選有支撐物的地方,以免電線落地造成短路或觸電事故。
3、人身著火的撲救:人身著火多是由于工作場所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或撲救火災引起的。也有對易燃物使用不當明火引起的。當人身著火時,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撲救:
(1)如衣服著火不能及時撲滅,應迅速脫去衣服,防止燒傷皮膚。若來不及或無法脫去應立即就地打滾,用身體壓住火種,切記不可跑動,否則風助火勢會造成嚴重后果,有條件用水滅火效果更好;
(2)如果是身上濺上油類著火,千萬不要跑動,在場的人應立即將其摟倒,用棉布、青草、棉衣、棉被等覆蓋,用水浸濕效果更好,采用滅火器撲救人身著火時,注意盡可能不要對面部。
在現場搶救燒傷患者時,應特別注意保護燒傷部位,盡可不要碰破皮膚,以防感染。對大面積燒傷并已休克的傷患者,舌頭易收縮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場人員應將傷者嘴撬開,將舌頭拉出,保證呼吸暢通。同時用被褥將傷者輕輕裹起來,送往醫院治療。
公司辦公大樓、總配電室及綜合控制樓、各生產班組的辦公場所、總配電室以及電纜夾層火災事故一旦發生,現場負責人應保持冷靜,現場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應當保持頭腦清醒,迅速報警,并迅速采取以下救護措施:
1、現場人員應迅速匯報至安全負責人和車間主任,并逐級報至分管負責人。分管負責人根據情況啟動應急預案。部門負責人、安環科負責人及應急救援小組組長,以上人員要及時趕赴現場。若發生人員傷亡,車間主任或安全管理人員聯系安排就醫,必要時分管負責人撥打120請援。
2、及時通知生產調度室,由生產調試室通知相關生產車間、工段,采取措施,防止生產工段產生二次事故。
3、若發生電氣設備著火時,首先要將電氣設備的電源切斷,同時向電器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報警。并逐級報至分管負責人。并積極投入現場進行救災滅火,組織人員疏散,確保疏散過程不出現人員傷亡、擁擠或事故擴大,敦促組織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
4、遇到帶電設備著火時,在現場工作人員中要熟悉帶電設備的人員進行指揮或帶領下進行滅火。滅火應當使用干式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1211滅火器等滅火,不得使用自來水、泡沫滅火器滅火。
5、變壓器、油開關等注油設備著火時,應當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燥的砂子等滅火。
6、帶電設備現場滅火時,滅火人員未穿絕緣鞋和戴絕緣手套的情況下,不能直接用水滅火,否則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7、一般情況下起火的10分鐘內,是撲救最有利的關鍵時間,超過這一段時間,由于火勢發展,普通的滅火辦法無劑于事,因此,在火災初始狀態時,所有在場人員要邊呼救、邊滅火、邊搶救,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使用滅火器、砂子等,迅速撲滅初始的火勢,并應設法盡快脫離危險火區。
8、火災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不要驚惶失措,就近尋找濕毛巾蒙住口鼻或趴在地上往外趴的方法,盡快沖出濃煙區段,以避免有毒氣體對人身造成危害。火災撲救人員在撲救火災時,應當加強自身防護,盡量穿戴好防護用品,現場有條件的尤其不可忘記戴防毒面具,防止再發生中毒事故。對于搶救出的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在空氣新鮮的地方,然后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9、遇有明火時,應將頭發和衣服澆濕以防著火上身,如身上已著火,應迅速就地澆滅。
4. 3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對照《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2014)及《江蘇省粉塵涉爆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檢查表(試行)》(蘇安監辦〔2015〕38號),本項目中涉及的染料粉塵遇明火、火花等激發能量均會引起火災爆炸。
表1.1-1車間崗位粉塵火災、爆炸事故風險分析表
所處位置 | 危險源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風險 種類 | 發生的可能性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一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二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四車間 | 染料粉塵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六車間 | 染料粉塵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七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苯、溴、水合肼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九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十車間 | 染料粉塵 | 三氯氧磷、DMF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十一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十二車間 | 染料粉塵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內 |
成品倉庫 | 染料粉塵 | 產品 | 火災、爆炸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成品庫內 |
明確了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粉塵火災爆炸的處置,凡公司相關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火災爆炸本預案開始啟動。
3.2預警
3.2. 1 危險源監控
3.2. 2 預警行動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危險化學品遇明火發生火災爆炸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4. 3.2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2。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單點火警 | 單個裝置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已形成初起火災 | 整個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火情已漫延,危及其它車間甚至周邊企業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4. 4.2 響應程序
4.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
(1)事故類型:粉塵爆炸事故可能發生在粉塵作業場所、倉庫等區域,由于粉塵作業場所作業時會產生大量的可燃爆粉塵,如果粉塵清掃不及時、通風系統不暢,當粉塵濃度超過爆炸極限,遇到明火即可能發生粉塵爆炸事故。?
(2)形成事故原因:桶體產生蝕孔、焊接部位脫焊、法蘭連接處螺栓松動、法蘭連接墊片老化、破損、接合管斷裂、卸料口與卸料管接合不當或操作失誤、違規操作等造成物料泄漏遇點火源引起燃燒。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遇點火源引起爆炸。
(3)可能發生的季節:不定時。
(4)危害后果:
1、粉塵爆炸是可燃性粉塵在空氣中浮游,當一種火源給予一定的能量后發生的爆炸。粉塵濃度超過爆炸極限,遇到明火即可能發生爆炸事故。?
2、粉塵爆炸有產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塵的初始爆炸氣浪會將沉積粉塵揚起,在新的空間達到爆炸濃度而產生二次爆炸。這種連續爆炸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的危及到周邊建筑和群眾,造成重大傷亡。?
3、粉塵爆炸會產生有毒氣體。產生的有毒氣體是一氧化碳和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氣體。毒氣的產生往往造成爆炸過后的眾多人畜中毒傷亡,必須充分重視。
4.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組織原則:
公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持局部服從全局,一般服從重點的基本原則。
(2)協調原則:
公司預防粉塵爆炸工作,必須與整個公司行政、經營、消防安全管理協調一致,防粉塵爆炸應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具有權威性,能集中、調動各部門力量配合實施搶險。
(3)重視發生災害的程度:
公司的成品染料在粉碎、包裝的過程中可形成爆炸性粉塵,可能引發粉塵爆炸,危害極大,應保護重點,防止擴大事故。對設備、管道接地跨接符合要求,并設立安全警示標志。
(4)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粉塵爆炸事故搶險,凡公司涉及粉塵的工藝裝置、儲存設備發生粉塵爆炸本預案開始啟動。
4. 3粉塵爆炸事故處置措施
4.3.1?事故預防措施?
公司為避免粉塵爆炸事故發生,采取的預防措施主要有:?
1、粉塵作業場所與其他建筑物保護安全距離;?
2、粉塵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培訓,使其能夠識別并正確應對粉塵爆炸危險;?
3、控制熱源場所進行通風;?
4、制定了粉塵火災防爆管理制度和動火作業管理制度。?
5、防止摩擦、碰撞產生火花。
6、所有產塵點均應裝設吸塵罩。?
7、所有可能積累粉塵的生產車間和設備、地面每天至少清掃一次,不應使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
8、每周至少一次對通風系統進行除塵清掃。?
9、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由安全部牽頭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各部門應及時整改,整改有難度的,應及時上報總經理。?
10、每年至少組織二次應急救援演練。?
4.3.2?事故處置措施?
(1)發現災情,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并迅速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力爭在事故初期得到控制,力求最小的事故損失。?
(2)當現場人員不能及時撲救,需啟動了公司應急預案時,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力量展開搶險撲救。同時成立現場指揮中心,指揮各應急小組展開應急救援工作。?
(3)搶救、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后,配戴好防毒面具,堅持優先救人,即“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若災情快速蔓延,可能影響周邊建筑物時,馬上撥打110報警。?當公安消防隊到來后,將事故情況向公安消防隊說明清楚。應急隊員服從公安消防隊的指揮。如事故擴大有危及生命危險時,參與應急的隊員應盡快撤離到安全地方。?
(4)值班人員接到事故預警信號后,立即開啟廠區大門,必要時派人到相關路口帶引消防車。?
(5)警戒、疏散組到達現場后,擔負廠區治安和交通指揮,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
如當事故擴大危及到周圍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過往行人在政府指揮中心指揮協調下,向上側風方向的安全地帶疏散。?
(6)醫療救護組到達現場后,當現場有人受傷或中毒時,與消防隊配合,應立即救護傷員和中毒人員,對中毒人員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等急救處置,重傷員及時送往附近醫院搶救。?
(7)通訊保障組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中心的命令,及時組織事故搶險過程中所需物資的供應、調運;對內、外聯系,準確報警,及時向社會救援組織傳遞安全信息,發布險情,進行現場與外界有效溝通,以獲得有力的社會支援
4. 4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公司的特種設備有反應釜、空氣儲罐、蒸汽管道以及廠內機動車輛等。壓力容器、管道發生超壓、泄漏,將會引起火災和爆炸事故,會對周圍員工生命構成威脅;壓力容器爆炸后導致儲存在其中的有毒液體、氣體發生泄漏,導致周圍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威脅,造成環境污染??赡艿氖鹿暑愋图捌湮:Τ潭纫娤卤?。
表1.1-1可能的事故類型及其危害程度表
序號 | 事故種類 | 危害程度分析 | 備注 |
1 | 容器爆炸(反應釜、空氣儲罐等) |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泄漏,人員傷亡,設備損壞,財產損失,事故后果通常很嚴重。 |
|
2 | 起重傷害(電動葫蘆) | 人員傷亡,設備損壞 |
|
3 | 車輛傷害 | 人員傷亡,設備損壞 |
|
4 | 蒸汽、空氣等壓力管道泄漏 |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泄漏,并造成人員燙傷、中毒、火災、爆炸以及環境污染等。 |
|
明確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特種設備事故的處置,凡公司相關特種設備發生事故本預案開始啟動。
3.2預警
建立健全特種設備信息監控方法與程序,完善特種設備危險源辨識工作,對特種設備危險源進行識別和評估。在技術和管理措施上加強重大事故危險源的監控,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對危險的特種設備設備和危險區域予以明顯標識,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預測結果,應進行以下預警:
1)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
2)啟動本單位應急程序,并通知公司各職能部門進入預警狀態。
3)指令其余部門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跟蹤事態發展。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1。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單點事故、單點設備損壞 | 單個裝置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已形成事故,初起火災爆炸事故 | 整個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事故已漫延,危及其它車間甚至周邊企業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響應程序
4.1壓力容器
4.1.1超壓
方法和步驟: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操作方案,操作相應閥門及排放裝置,將壓力降到允許范圍內;
(2)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消除隱患;
(3)超壓情況可能會影響相關設備安全使用,應立即繼續降壓、直至停車;
(4)檢查超壓所涉及的受壓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修理或更換受損部件;
(6)詳細記錄超壓情況,受損部件的修理、更換情況。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1.2超溫
方法和步驟: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應閥門,噴淋 裝置將溫度降到允許范圍內;
(2)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消除隱患;
(3)超溫情況可能會影響相關設備安全使用,應立即繼續降溫、降壓、直至停車;
(4)檢查超溫所涉及的受壓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觀、變形等安全狀況;
(5)修理或更換受損部件;
(6)詳細記錄超溫情況,受損部件的修理、更換情況。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管道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1.3異常響動
方法和步驟: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立即觀察設備壓力、溫度等運行參數是否正常;
(2)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
(3)原因不明應立即降壓、直至停車;
(4)檢查異常響聲所涉及的受壓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觀、變形等安全狀況;
(5)修理或更換受損部件;
(6)詳細記錄超溫情況,受損部件的修理、更換情況。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1.4異常變形
方法和步驟: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應急預案,操作相應閥門,立即降壓停車;
(2)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
(3)對變形部位進行檢查;
(4)修理或更換變形受損部件;
(5)詳細記錄超壓情況,受損部件的修理、更換情況。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認真做好壓力容器年度檢查,加強平時巡查、記錄容器及受壓部件的變形等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4.1.5異常振動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應急預案,確認振動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管線損傷的,應停車檢測。
1、嚴格工藝紀律,避免操作參數的異常波動;
2、加強巡檢,檢查管道系統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況,及時消除隱患
4.1.6泄露
方法和步驟:
(1)壓力容器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應急預案,操作相應閥門,立即降壓停車;
(2)通知應急人員救援隊伍、設備管理部門、工藝運行部門;
(3)撤離現場無關人員,如有人員受傷應立即通報120急救電話,救助傷員;
(4)切斷受影響電源,做好消防和防毒準備,防止泄漏的易燃易暴介質爆炸;
(5)封閉泄漏現場、將泄漏設備與周圍相連系統斷開;
(6)堵塞泄漏部位,將設備內介質倒入備用容器;
(7)通知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檢驗機構;
(8)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換受損部件;
(9)詳細記錄泄漏情況,受損部件的修理、更換情況;
(10)應注意泄漏物質對環境的影響,妥善處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應及時向公眾公布,必要時作好疏散工作。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按相關規程要求,按期進行壓力管道的在線檢驗,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4.2壓力管道
4.2.1超壓超溫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按工藝規程,操作相應閥門及排放裝置,調整壓力和溫度降到允許范圍內并及時匯報;
(2)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消除隱患;
(3)超壓和超溫情況有可能會影響相關設備安全使用的,應立即繼續降壓、直至停車;
(4)檢查超壓、超溫所涉及的管道系統受壓元件、相關設備系統、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詳細記錄超壓情況及處理情況。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管道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2.2管道超過額定參數、安全附件動作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立即觀察管道系統壓力、溫度等運行參數,并按工藝規程,操作相應閥門及排放裝置進行調整;
(2)原因不明或安全閥起跳后不能正?;刈鶗r,應立即降壓、直至停車;并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消除隱患;
(3)對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質,應注意檢查有無介質排放或泄漏到周圍環境大氣中;若有,則執行“管道泄漏處理方法”的2、3、4、5條;
(4)安全閥起跳后正?;刈?,應檢查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安全閥起跳后不能正?;刈?,應重新進行校驗;
(5)檢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統受壓元件、相關設備系統、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管道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2.3管道泄漏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按工藝規程,操作相應閥門和控制系統,立即降壓停車;
(2)如有人員受傷應立即通報120急救電話,救助傷員;如有火情,立即通報119火警電話;
(3)切斷受影響電源,介質泄漏區域嚴禁明火和金屬物品的撞擊等,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質燃爆;
(4)做好消防和防毒準備,同時,撤離現場無關人員、對介質泄漏周圍區域進行人員疏散;
(5)封閉泄漏現場、設置安全警戒線;
(6)人員對泄漏部位進行處理,將泄漏部分與周圍相連系統斷開,將管道系統內介質倒入備用容器或進行相關處理;
(7)查明泄漏原因,緊急情況下可以進行帶壓堵漏。
(8)應注意泄漏物質對環境的影響,妥善處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應及時向公眾公布,必要時作好疏散工作。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按相關規程要求,按期進行壓力管道的在線檢驗,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4.2.4其它:如管道或支吊架突發變形、失穩等情況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按工藝規程,操作相應閥門和控制系統,立即降壓停車;
(2)立即通知工藝運行、設備管理部門查明原因,消除隱患;
(3)檢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統受壓元件、相關設備系統、安全附件是否有泄漏、破裂等情況;若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泄漏到周圍環境大氣中,則執行“管道泄漏處理方法”
1、遵守工藝紀律,嚴格按照壓力容器系統的工藝規程進行操作;
2、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相關儀表的顯示;
3、加強工藝操作人員的培訓,熟悉掌握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
4、按相關規程要求,按期進行壓力管道的在線檢驗,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5、加強巡查,注意觀察、記錄管道、支吊架的變形等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4.2.5異常振動
方法和步驟:
(1)壓力管道操作人員根據具體應急預案,確認振動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管線損傷的,應停車檢測。
1、嚴格工藝紀律,避免操作參數的異常波動;
2、加強巡檢,檢查管道系統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
4. 3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1受限空間的概念
受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我司存在反應釜、儲罐、尾氣管道、下水道、地下管道、暗溝、地坑、閥門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糞池、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及其它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
1.2事故類型
火災、爆炸、中毒、窒息、觸電、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等。
1.3事故風險嚴重程度分析
受限空間或有限空間往往存在著多種危險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險有害因素外,受限空間作業所特有的危險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
1、受限空間內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質。
2、受限空間內可能存在可燃性氣體。
3、受限空間可能屬于缺氧環境。顯然,如果對其中的任何一類危險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傷亡事故。
4、如果受限空間作業環境存在可燃性氣體,則會有火災爆炸危險,如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則會有中毒危險,其現實危險性不言自明。
1.4事故發生的原因
1.4.1作業人員和監護人不了解現場情況或未辨識出潛在的風險。
1.4.2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絕、清洗或置換、通風、監測、消除點火源等防火防爆措施。
1.4.3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絕、置換、通風、監測、個體防護等措施。
1.4.4受限空間作業采取的措施不當。
1.5事故風險評估
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根據監測結果、作業環境條件、物的狀態、人的行為等因素進行火災爆炸風險、人身傷害風險評估,按事故風險程度大小制定相應的消除、控制事故風險的有效措施,確保受限空間作業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明確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預案適用于受限空間事故的處置,凡公司相關受限空間發生事故本預案開始啟動。
3.2預警
3.2.1 危險源監控
完善受限空間危險源辨識工作,對受限空間危險源進行識別和評估。在技術和管理措施上加強事故危險源的監控,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對危險的受限空間設備和危險區域予以明顯標識,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受限空間事故的條件:
1、未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證;2、作業人員缺少個體防護用品;3、作業前未采取送風設備對受限空間送風;4、雖有送風但未檢測受限空間氧含量而進入作業;5、監護人員與作業人員未約定或缺少聯絡方式;6、未佩戴防護用具搶救等。
3.2.2 預警行動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預測結果,應進行以下預警:
1)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
2)啟動本單位應急程序,并通知公司各職能部門進入預警狀態。
3)指令其余部門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跟蹤事態發展。
3. 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1。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3.5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1)醫療救護
遇到人員受傷,要及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或迅速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護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具體地址;
②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受傷害人員的情況;
③講清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醫療部門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護車。
(2)環保、衛生監測救援
發生受限空間事故后,遇到危險化學品的較大面積擴散,應立即與環保和衛生監測部門取得聯系。撥通救援電話后,要講清“三要素”:
①講清公司的詳細地址;
②講清泄漏物質的名稱、性質、數量、擴散原因和情況;
③講清救援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電話打完后,應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援部門的到來。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表3.4-1響應分級表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單點火警、單點設備損壞 | 單個裝置 | 車間可以控制 |
公司級 | 已形成初起火災爆炸事故 | 整個車間 | 公司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事故已漫延,危及其它車間甚至周邊企業 | 公司及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響應程序
4.1 應急處置原則
受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救援工作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救援,全力以赴救出遇險人員,精心救治受傷人員,妥善處理善后,有效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4.2應急處置的具體要求
4.2.1受限空間作業發生事故時,應急處置應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2.2救援人員首先應檢查現場的通風狀況,并做好自身防護,如有毒、窒息環境救援要佩戴隔絕式空氣呼吸器,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系全身式安全帶,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和地面有人監護的情況下,方可進入受限空間施救。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嚴禁貿然施救,以免造成事故擴大。
救援人員在應急處置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和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嚴禁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護面罩。
4.2.3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援救時,救援人員應穿防靜電工作服,使用防爆工具、防靜電救生繩,配帶有效的檢測報警儀器。通風、檢測儀器、照明燈具、通訊設備、電動工具等器具應符合防爆要求,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妥當保管,加強維護,保持經常處于完好狀態。損壞的器具要分開存放,并設置明顯禁用標識,以免發生危險。
4.2.4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
4.2.5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提前約定可靠的聯絡方式。
4.2.6控制、記錄進入現場救援人員的數量。
4.2.7現場安全監測人員若遇直接危及應急人員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應立即報告應急小組負責人和現場指揮部,應急小組負責人、現場指揮部應當迅速作出撤離決定。
4.2.8 電話報救須知
(1)在就地搶救的同時,應立即打120電話,向醫療單位求救,并準備好車輛隨時運送傷員到就近的平湖人民醫院救治。
(2)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
1)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準備;
2)講清楚傷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樣特征;
3)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和電話;
4)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以便救護車順利到達,能及時進行搶救。
4.3 醫療診斷與救護
1、中毒急救
(1)經呼吸道中毒時,應迅速離開現場,到新鮮空氣流通的地方。
(2)經皮膚中毒時,必須用大量清潔自來水洗滌。
(3)眼耳鼻咽喉粘損傷,引起各種刺激癥狀者,須分清輕重,先用清水沖洗,然后由醫生處理。
2、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離現場,將窒息者移動到新鮮空氣流通處。
(2)視情況對窒息者供氧,或進行人工呼吸等,嚴重者速送醫院處理。
3、現場救護人員注意事項
(1)佩戴呼吸器,一旦感到呼吸不適時,迅速撤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檢查呼吸器問題及時更換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險蠻干。
(3)對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況如何,都必須從發現開始持續進行心肺復蘇搶救。
(4)作業過程保持連續監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立即撤離所有人員。
(5)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勢的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
(6)進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應注意首先消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異物,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4. 4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按照有關規定配備事故應急救援裝備,根據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點,裝備有關救援裝備。依托現有資源,合理布局并補充完善應急救援力量;統一清理、登記可供應急響應使用的應急裝備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應的保障措施。
應急裝備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相關單位、部門應定期對應急裝備和物資進行檢查并記錄,并進行維護,保障應急裝備和物資完好。
安全員定期對應急裝備和物資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按經濟責任制進行考核。
(一)公司配置衛生急救箱和必備的應急藥品
見附件2
(二)個體防護設施
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工作服、手套、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毒面具、工作鞋等。
1、事故風險分析
(1)事故類型:洪澇災害。
(2)形成事故原因:洪水。
(3)可能發生的季節:夏季。
(4)危害后果:企業使用的?;肪哂幸兹?/span>、易爆、易揮發,易擴散流失、易造成火災,污染環境危害極大。若發生洪澇災害事故,會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特別是遇濕自燃和與遇濕放出有毒氣體的物料還會導致火災和中毒事故和環保事故。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同泄漏應急預案。
(2)應急救援組織職責
組長:負責組織指揮企業搶險小組成員及全體員工實施搶險應急預案。
副組長:負責協調、后勤保障工作,組長不在時代替組長職責。
救援組:服從組長的統一指揮開展防汛搶險工作;修筑堤壩、啟動排水系統,排出公司區域積水。
通訊組:根據災情向有關部門報警(消防83483119、救護120、公安83483110、),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治安組:疏散廠內車輛和無關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
后勤組:負責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資。及時搶救可能被水浸泡的物資、設備,確保汛期過后及時恢復安全生產。
醫療救護組:協助救援組救治受傷人員,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3處置程序
3.1預案使用范圍和啟動條件: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生產儲存區域發生水淹事故時本程序開始啟動。
3.2預警
3.2.1預防
加強防汛值班,對所有重要設施進行巡回檢查的監控方式,加強防汛設施的建設,并與防汛中心建立服務聯系方式。
3.2.2預警
事故預警的條件 | 預警的方式、方法 | 信息的發布程序 |
氣象預報中心通知 | 電話、呼叫 | 發現者 周圍人員 值班班長 負責人 |
3.3 信息報告程序
3. 3.1 報警系統及程序
3.3.2 現場報警方式
利用公司內部類電話報警至84383809(外線電話撥打0515-84383119)。
3. 3.3 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2。
3. 3.4 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1)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向涉及應急預案單位,告知本公司發生事故后應支援的信息內容和支援形式。
(2)報警形式為電話通知,但報警人必須以公司名義報警,并講清報警人姓名及需求支援的內容。
3. 4 應急處置
3. 4.1 響應分級
應急響應級別 | 響應條件 | 影響范圍 | 控制事態的能力 |
車間級 | 管道、單個容器被淹;不影響整個企業原料供應及生產裝置的運行 | 車間 | 廠內部可能控制 |
公司級 | 裝置、容器、管道大面積被淹;影響整個企業原料供應及生產裝置的運行;大量?;沸孤?、廠內部無法控制的事故 | 整廠 | 廠內部可以控制 |
社會級 | 裝置、容器、管道大面積被淹;影響整個企業原料供應及生產裝置的運行;大量?;沸孤┯锌赡苌l到廠外;不能公司內部控制的事故 | 廠區、周圍單位 | 只有社會力量才能控制 |
3. 4.2 響應程序
4.處置措施
當發生水災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對進水的電器設施立即斷電;
(2)對倉庫等重要場所如總配電房和倉庫要筑堰并用排水泵排水;
(3)對三氯氧磷等遇水自燃物品提高放物貨架保證物料不進水;
(4)水災過后,應組織廠區排水、清理現場,檢查設備設施情況,檢查水淹設備對地電阻確認誤后,恢復生產。
5.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編織袋: 1000只 鐵 鍬: 80 把 雨 衣: 80件
膠 鞋: 80雙 防爆手電筒: 20把 移動水泵5臺
九、地震應急預案
1 事故風險分析
地震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且地震災害不可預見性及其危害性,地震災害損失包括地表斷裂、山體滑坡以及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濫、地陷和砂土液化、建筑物倒塌破壞及其次生災害,使生命線工程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破壞,經濟與生產活動停滯(停工、停產等),造成人員重大傷亡等等。由公司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蝕性的物質,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危險程度高且復雜。
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2.1 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我公司成立并調整了地震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實施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設現場總指揮和現場副總指揮。(祥見附表1)
2.2 指揮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地震地質等災害的管理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2、參加政府抗震救災會議,執行有關指示,服從統一領導。根據要求部署公司抗震救災工作。
3、負責公司破壞性地震應急工作,協調有關行動。
4、負責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決策,根據外部信息來源,迅速做出搶險救援決策,發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指令,統一協調指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5、在地震災害發生后,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 根據受災情況確定響應等級,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6、負責指導各應急工作組按職責分工組織抗震救災工作,實施應急工作指揮,調度公司搶險救援組、后勤保障組、車輛保障組、善后處理組、醫療救護組等,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指揮搶救傷員,根據現場需要,調動調配一切資源投入救援工作。
7、根據抗震搶險恢復生產生活的程度和災情減弱的趨勢,及時調整現場抗震減災恢復生產生活的方案和措施。
8、負責震情及震后災情的上報工作,完成災后(人員傷亡情況、設備損壞情況、處理經過) 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9、宣布地震應急工作的結束。
10、負責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應急救援辦公室工作職責:
(1)宣傳地震科學知識,增強員工客防震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2)負責協調內部事務安排,做好接警、報警、上報等工作。
(3)負責救援期間內部人員安排,全面準確掌握事故發展動態,及時向上級單位反饋信息。
(4)收集災情和救災物資庫存情況上報;
(5)做好災情評估和抗震救災總結。
三、搶險救援組工作職責:
(1)遭遇突發性地震侵襲后,按照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發出的指令,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援,最大限度內減少和降低損失及人員傷亡。
(2)搶救被埋壓人員,運送危重傷員。
(3)震后迅速關閉燃氣、供水系統,打開應急照明設備,排除火災等次生災害源險情,防止次生災害蔓延。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設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燈。
四、后勤保障組工作職責
(1)負責內外聯系,根據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指令及事態的發展情況,報警求援。
(2)在臨震應急期緊急采購本單位所需的食品、飲用水、棉衣、棉被、雨具、應急燈、電筒等與抗震救災相關的物資。
(3)在震后及時清點上述救災商品的儲備情況,做好州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征用準備。
五、醫療救護組工作職責:
(1)安撫驚嚇者情緒;
(2)對傷員進行清創包扎
(3)轉移重傷員。
3 處置程序
3.1 響應行動
公司地震應急預案責任主體為公司全部人員。
3.1.1震情的收集與速報
公司所在地發生破壞性地震,或接到省、市、縣人民政府的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公司應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報告公司有關領導及地震應急指揮小組有關人員。
3.1.2通信聯絡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著手溝通公司與市、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市、縣(區)地震部門的通信聯系,保證通信暢通。
3.1.3交通工具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應立即優先確定指揮部專用車輛,保證用車。并根據需要隨時增加交通車輛。
3.1.4震情的信息傳遞
向有關部門了解地震震級、發生時間和震中位置、震情趨勢等情況。
收集震災初步信息,包括人員傷亡情況、裝置被破壞情況、建(構)筑物倒塌情況、次生災害情況、震災損失的初步估計等,并及時報告應急救援指揮小組。
發生地震災情時,立即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指揮小組,召開應急會議,調動參與地震災害處置的所有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按照“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專業處置”的要求和預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有效地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3.2 應急處置
在接到地震預警報告時,指揮部第一時間不達全公司緊急停車命令,關閉蒸汽總閥,關閉各儲罐根部閥,關閉液氯鋼瓶閥等緊急措施。發布人員撤離命令至安全地帶。
啟動地震應急預案,緊急部署抗震救災行動。
宣布公司進入震后應急期,必要時決定實行緊急應急措施,維護公司正常秩序。
根據救災的需求,向上級主管單位申請調遣搶救搶險隊和醫療救護隊赴現場進行人員搶救和醫療救護。
查明通信破壞中斷情況,采取應急措施溝通與外界的通信聯系。
查明交通中斷情況,采取應急措施搶通交通運輸,優先保證救援人員的運送。
查明電力生產中斷情況,采取應急措施保障抗震救災應急用電。
組織搶修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
保障職工食宿、飲水、醫療等基本生活需要,必要時疏散職工。
明確避險場所:避險人員就近處、和公司墻外空闊場地暫時避險,聽候下一步通知。
搶險隊伍的組織:工程搶險救災主要依靠公司組織自救。當需要支援時,指揮部組織相應人員對口支援并在指定時間內動身赴地震災區。
救災物資的組織:救災物資包括:大型吊車、照明車等搶險機具;帳篷、炊事用具、應急燈、衣被等生活用具;對講機、喊話器、無線通信等器材和醫療救護器具、藥品等。由辦公室負責組織籌集,在指定時間內起運。
消防力量的區域聯防:根據需要由公司安全環保部門負責調集消防力量進行消防滅火工作。
醫療救護的組織:根據公司的醫療力量,通知有關單位,落實參加醫療救護工作的人員,開展現場急救、傷員護送工作。
設定隔離區,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隔離、警戒;
應急人員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品進入隔離區,實時監測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緊急疏散轉移隔離區內所有無關人員到安全場所;
組織搶險救災隊伍、運輸車輛、生命探測儀、照明設施、氣體檢測儀、防毒器具及各類搶險、救災、救護、救生器材;及時開展搶險工作,并全力搜尋和搶救傷員;必要時請求地方政府、部隊和社會團體參與營救;
3.2.2. 現場處置 及現場搶險
(1)利用手中最有效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器材向附近的醫療急救部門發出緊急呼救和救援信息,以求盡早得到援救和協助,指派人員在交叉路口等候,及時引導醫療部門車輛及救護人員到達現場,贏得搶救時間。
(2)本著時間就是生命的原則,迅速組織搶救生命,救援時要注意先搶救建筑物邊沿瓦礫中的幸存者,及時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幸存者,以擴大互救隊伍,輕傷員應自救互救,凡是神志清醒的者傷員均應立即進行傷情自檢、互檢,盡可能相互幫助,進行一般損傷的處理。未受傷或受輕傷的人員應積極加人搶救隊伍,對危重傷員進行搶救。
(3)組織最先趕到的醫務人員進行指導和糾正。群眾自發性的現場救護,往往會出現一些差錯,只要醫務人員一到場,即可請他們普遍檢查一遍救護情況,看有否差錯或不當之處,發現問題立即指導糾正,同時負責整個搶救、搬運過程的技術指導。
(4)攔截適于轉運傷員的車輛,將應該運走的傷員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急救車應優先運載危重傷員。對搶運緊急救災物資和救災人員的特種車輛,要提供快速通行條件,確保安全、及時、準確、高效。
(5)發生地震時緊急避震,采取自我保護措施,確保人身安全;(6)切斷危險源,緊急關閉一切生產設施,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災害。
(7)所有崗位人員應立即戴好安全帽。
(8)在車間或裝置上工作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躲在大柱子旁或較高大堅固設備下,或撤離到空礦的地域。
(9)樓房內的人,要迅速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選擇衛生間、樓梯間等開間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桌下、內墻墻根、墻角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更不要盲目跳樓。室外的人要避開高大建筑物,如蒸餾塔等,戴好安全帽,防止被掉落的玻璃碎片、屋檐、裝飾物砸傷,迅速跑到外邊空曠場地蹲下;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10)地震發生時,車輛禁止行使,不得發車。車輛在沒有出發時發生地震,停止發車,緊急疏散人員到空曠地方;車輛行駛途中發生地震,立即減速靠邊停下,疏散人員到空曠的地方。人員來不及下車時,乘員要抓緊車輛上的固定部位和車座位的靠背,減輕受傷程度。
3.2.3其它事項
因地震導致化學品泄漏和火災、爆炸的啟動相應的專項預案。
4、物資保障
見附件2
各類事故類型(包括自然災害)等引起的事故風險主要為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具體事故風險分析、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事故的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見下表;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等內容在在后面異常工況處置卡內進行說明。
表1.1車間崗位事故風險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分析表
所處位置 | 崗位 | 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 | 風險種類 | 事故可能發生的時間 | 嚴重程度 | 影響范圍 |
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二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四車間 | 氯化 | 氯、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六車間 | 重氮化 | 甲苯、三氯氧磷、亞硝酸鈉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七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溴、水合肼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中度風險 | 公司內 |
九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乙酸、1,2-二氯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車間 | / | 三氯氧磷、DMF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一車間 | 重氮化、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亞硝酸鈉、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十二車間 | 甲基化 | 硫酸二甲酯、苯肼、硫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成品倉庫 | / | 產品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2#倉庫 | / | 氯、DMF、水合肼、亞硝酸鈉、甲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較大風險 | 公司外 |
3#倉庫 | / | 甲酸、N-甲基苯胺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倉庫 | / | 甲苯、甲醇、1,2-環氧丙烷、1,2-二氯乙烷、三氯氧磷、二異丙胺、環氧丙烷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1#儲罐區 | /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3#罐區 | / | 氯化芐、溴素、硫酸二甲酯 | 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4#罐區 | / | 鹽酸、液堿 | 泄漏、中毒、灼傷 | 有可能 | 一般風險 | 車間 |
2、組織機構及應急工作職責
明確了公司的應急組織形式及組成單位或人員及構成部門的職責。應急組織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組成相應的應急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具體見附件1.
3.1.2中毒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3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1、2#倉庫(液氯鋼瓶庫)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2#倉庫(液氯鋼瓶庫) | ||||||||
涉及?;?/p> | 液氯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液氯 | 氯化氫 | 劇毒、助燃 | 有機物質 | 火災爆炸 中毒灼傷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大聲呼救。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檢查液氯泄漏原因,搶險人員按現場指揮要求進行補漏,不能補漏的將鋼瓶推進堿液池。推入不斷加入堿液直至事故結束。 (4)同時開啟倉庫緊急噴淋裝置,消防人員對倉庫的氯氣用霧化水進一步吸收。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氯氣或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消防人員在上風向或上側風向且戴防毒面具。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4#庫(甲類庫)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4#庫(甲類倉庫) | ||||||||
涉及?;?/p> | 1,2-二氯乙烷、二異丙胺、甲基丙基甲酮、甲苯、三氯氧磷、1,2-環氧丙烷、甲醇、二甲胺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二異丙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甲基丙基甲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強堿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1,2-環氧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類、堿類、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甲醇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類、酸酐、強氧化劑、堿金屬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二甲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大聲呼救。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蓋。 (4)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霧化水滅火。 (4)三氯氧磷不可用水撲救。 | ||||||||
注意事項: | 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消防人員在上風向或上側風向且戴防毒面具。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倉庫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2#倉庫 | ||||||||
涉及?;?/p> | DMF、甲酸、亞硝酸鈉、水合肼、對氨基苯乙醚、氯化鋅、苯乙酮、苯肼、N,N-二甲基苯胺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水合肼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酸、銅、鋅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對氨基苯乙醚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酸、酸酐、?;?/p>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氯化鋅 | 氯化氫 | 有毒、腐蝕 | 強氧化劑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N,N-二甲基苯胺 | 氧化氮煙氣 | 蒸汽易燃、有毒 | 酸類、酸酐、?;?、氯仿、鹵素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苯肼 | 氧化氮煙氣 | 有毒 | 強氧化劑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苯乙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大聲呼救。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蓋。 (4)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霧化水滅火。
| ||||||||
注意事項: | 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消防人員在上風向或上側風向且戴防毒面具。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4、3#倉庫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2#倉庫 | ||||||||
涉及?;?/p> | 甲酸、N-甲基苯胺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N-甲基苯胺 | 氧化氮煙氣 | 易燃、有毒 | 酸類、?;?、酸酐、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大聲呼救。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泄漏立即用砂土或泡沫覆蓋。 (4)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泡沫或霧化水滅火。
| ||||||||
注意事項: | 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消防人員在上風向或上側風向且戴防毒面具。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5、1#罐區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1#罐區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苯胺、乙酸、液堿、硫酸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苯胺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酸酐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堿類、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液堿 | 不燃 | 腐蝕 | 強酸 | 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液位異常 | 一旦超液位時,立即關進料、關進料泵閥、發生低液位報警、立即關泵。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公司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關閉儲罐跟部閥。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為罐體泄漏應立即采取堵漏措施。無法堵漏應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體料圍堵和散發在大氣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釋。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公司報告并立即停止現場裝卸操作。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的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切電源。 2.消防水不得對準著火點及污染物掃射。 3.泄漏搶險時,嚴禁可產生火花的作業。 4.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6、3#罐區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3#罐區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溴、氯化芐、鹽酸、液堿、硫酸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溴 | 腐蝕性煙氣 | 強氧化劑 | 強還原劑、堿金屬、鋁、銅、易燃或可燃物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氯化芐 | 腐蝕性煙氣 | 可燃、有毒 | 強氧化劑、鐵、鐵鹽、鋁、水、醇類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液堿 | 不燃 | 腐蝕 | 強酸 | 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鹽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液位異常 | 一旦超液位時,立即關進料、關進料泵閥、發生低液位報警、立即關泵。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公司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關閉儲罐跟部閥。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為罐體泄漏應立即采取堵漏措施。無法堵漏應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體料圍堵和散發在大氣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釋。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公司報告并立即停止現場裝卸操作。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的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切電源。 2.消防水不得對準著火點及污染物掃射。 3.泄漏搶險時,嚴禁可產生火花的作業。 4.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7、4#罐區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4#罐區 | ||||||||
涉及?;?/p> | 鹽酸、液堿、硫酸 | ||||||||
工藝參數 | 常溫儲存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液堿 | 不燃 | 腐蝕 | 強酸 | 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鹽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液位異常 | 一旦超液位時,立即關進料、關進料泵閥、發生低液位報警、立即關泵。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公司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管道泄漏立即關閉儲罐跟部閥。并用用砂土和石灰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4)如為罐體泄漏應立即采取堵漏措施。無法堵漏應立即倒罐。 (5)大量泄漏要做好液體料圍堵和散發在大氣中蒸汽的吸收和稀釋。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公司報告并立即停止現場裝卸操作。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的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切電源。 2.消防水不得對準著火點及污染物掃射。 3.泄漏搶險時,嚴禁可產生火花的作業。 4.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倉庫主管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黃祖興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89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崗位名稱 | 一車間---胺化崗位 | ||||||||
涉及?;?/p> | 甲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101℃,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加入氨基胍碳酸鹽。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號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一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常溫,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號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一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30℃±2℃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號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1923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3二車間陽離子藍X-GRR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二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5℃以下: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王建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511130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二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5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王建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51113098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4四車間中間產品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崗位異常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四車間---液氯汽化崗位 | ||||||||
涉及?;?/p> | 液氯 | ||||||||
工藝參數 | 溫度:50-80 ℃,壓力: 0.03MP,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液氯 | 氯化氫 | 劇毒、助燃 | 有機物質 | 火災爆炸 中毒灼傷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超溫時,立即關蒸汽閥、開冷卻水進出口閥降溫。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緩沖罐壓力增加,應立即關閉氯氣鋼瓶閥。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大聲呼救。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檢查液氯泄漏原因,關閉鋼瓶閥,非鋼瓶泄漏關閉鋼瓶閥以及上下游管道冷門,是鋼瓶泄漏搶險人員按現場指揮要求進行補漏,不能補漏的將鋼瓶推進堿液池。推入不斷加入堿液直至事故結束。 (4)消防人員對已泄漏的氯氣用用氯氣捕消器中和以及用霧化水噴霧吸收。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氯氣或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消防人員在上風向或上側風向且戴防毒面具。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繆明根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485205833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環合(氯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四車間---環合(氯化)崗位 | ||||||||
涉及?;?/p> | 氯氣、氯化氫、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4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氯化氫 | 不燃 | 有毒 | 堿類、醇類 | 中毒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液氯 | 氯化氫 | 劇毒、助燃 | 有機物質 | 火災 中毒、灼傷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反應釜超溫時,自動超溫切斷系統動作,或人工立即關通氯閥、開大冷卻水降溫。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反應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通氯. 開大冷卻水降溫。 | ||||||||
攪拌故障 | 一旦攪拌系統發生故障,應立即停止通氯。停液氯汽化. 開大冷卻水降溫。 | ||||||||
突然停電 | 一旦發生停電,操作工應立即關通氯閥、開冷閥進出口閥降溫,關鋼瓶閥。 | ||||||||
反應失控 | 關通氯閥、鋼瓶閥、開冷卻水閥。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氯氣管道泄漏,關閉泄漏點前閥門,如為氣相部分泄漏立即關閉鋼瓶閥和對反應釜緊急停車。 (4)如為反應物料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氯氣或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并停止液氯的氣化。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繆明根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485205833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5六車間300 t/a陽離子黃X-8G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醛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六車間---醛化崗位 | ||||||||
涉及?;?/p> | 甲苯、DMF、三氯氧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5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醛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許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苯蒸餾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六車間---甲苯蒸餾崗位 | ||||||||
涉及?;?/p> | 甲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120 ℃,壓力: -0.9 MP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蒸餾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C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許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6六車間300 t/a陽離子紅GT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六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硫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許旗明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876253836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7七車間500 t/a陽離子藍X-BL崗位異常處置卡
1、縮合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縮合化崗位 | ||||||||
涉及?;?/p> | 水合肼、鹽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113℃,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水合肼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酸、銅、鋅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鹽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縮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縮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環合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環合化崗位 | ||||||||
涉及?;?/p> | 甲酸、鹽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110℃,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鹽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環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環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胺化崗位 | ||||||||
涉及?;?/p> | 二異丙胺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80℃,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二異丙胺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加入二異丙胺。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4、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5℃,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5、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25~3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8七車間20 t/a陽離子紅2GL崗位異常處置卡
1、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6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七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硫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5℃,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9九車間50 t/a陽離子黃X-5G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九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苯胺、乙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10~15℃,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苯胺 | 氮氧化物 | 蒸汽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酸酐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堿類、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蔣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九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5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蔣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0九車間1000 t/a陽離子黃X-G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九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苯胺、乙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乙酸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堿類、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蔣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九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35~4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蔣云仙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051336581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1十車間200 t/a陽離子艷紅X-5G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醛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車間---醛化崗位 | ||||||||
涉及?;?/p> | DMF、三氯氧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3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醛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盛金達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2十車間50 t/a陽離子桃紅FG崗位異常處置卡
1、醛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車間---醛化崗位 | ||||||||
涉及?;?/p> | 三氯氧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8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醛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盛金達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3十車間100 t/a陽離子紅3R崗位異常處置卡
1、醛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車間---醛化崗位 | ||||||||
涉及?;?/p> | DMF、三氯氧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5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醛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盛金達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89510368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4十一車間100 t/a陽離子藍X-GR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硫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偶合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偶合崗位 | ||||||||
涉及?;?/p> | 硫酸、重氮液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1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偶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重氮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偶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40~4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5十一車間10 t/a陽離子熒光黃X-10GFF崗位異常處置卡
1、醛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醛化崗位 | ||||||||
涉及?;?/p> | DMF、三氯氧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5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DMF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三氯氧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醛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三氯氧磷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醛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5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6十一車間10 t/a陽離子艷藍RL崗位異常處置卡
1、重氮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重氮化崗位 | ||||||||
涉及?;?/p> | 亞硝酸鈉、硫酸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0℃,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重氮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重氮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偶合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偶合崗位 | ||||||||
涉及?;?/p> | 硫酸、重氮液、N,N-二甲基苯胺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0~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N,N-二甲基苯胺 | 氧化氮煙氣 | 蒸汽易燃、有毒 | 酸類、酸酐、?;?、氯仿、鹵素 | 火災、爆炸 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偶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重氮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偶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二氯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40~4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1,2-二氯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7十一車間250 t/a陽離子翠藍GB崗位異常處置卡
1、烷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烷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環氧丙烷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90~95℃,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1,2-環氧丙烷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類、堿類、強氧化劑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烷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環氧丙烷。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烷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亞硝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亞硝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亞硝酸鈉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0~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亞硝酸鈉 | 氮氧化物 | 氧化劑、有毒 | 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 火災、爆炸、中毒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亞硝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酸鈉溶液。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亞硝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縮合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一車間---縮合化崗位 | ||||||||
涉及?;?/p> | 甲醇、氯化鋅、亞硝化物料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65℃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醇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酸類、酸酐、強氧化劑、堿金屬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氯化鋅 | 氯化氫 | 有毒、腐蝕 | 強氧化劑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縮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亞硝化物料。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縮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沈忠紅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3851112302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8十二車間1,3,3-三甲基-2-亞甲基吲哚啉崗位異常處置卡
1、縮合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二車間---縮合崗位 | ||||||||
涉及?;?/p> | 硫酸、苯肼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80℃,反應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苯肼 | 氧化氮煙氣 | 有毒 | 強氧化劑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 | 應急箱
| |||
硫酸 | 不燃 | 腐蝕、刺激 | 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 中毒、灼傷 | 防護手套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縮合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縮合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2、閉環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二車間---閉環崗位 | ||||||||
涉及?;?/p> | 甲基丙基酮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92℃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甲基丙基甲酮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易燃、有毒 | 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強堿 | 火災、爆炸、中毒 | 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氣防站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閉環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閉環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甲基化崗位異常工況處置卡
崗位名稱 | 十二車間---甲基化崗位 | ||||||||
涉及?;?/p> | 硫酸二甲酯 | ||||||||
工藝參數 | 反應溫度: 30℃ ,壓力: 常壓 | ||||||||
作業場所涉及危險物質 | 火災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 危險特性 | 禁忌物質 | 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 | 針對性個體防護器具 | ||||
名稱 | 儲物點 | ||||||||
硫酸二甲酯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高毒、強刺激性 | 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 中毒、腐蝕 | 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 應急箱
| |||
崗位作業人員可實施的緊急避險行動 | |||||||||
異常緊急狀況先期癥狀 | 異常工況的正確處置辦法 | ||||||||
溫度異常 | 一旦甲基化釜超溫時,立即關蒸汽加熱,停止滴加硫酸二甲酯。同時打開冷卻水閥門、停止攪拌,進行降溫,確保反應的正常進行。 | ||||||||
壓力異常 | 一旦發生氣相管道堵塞甲基化釜壓力增加,立即停止蒸汽加熱。 | ||||||||
泄漏 | (1)現場人員發現泄漏應立即向班長報告。 (2)進入現場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泄漏嚴重時佩戴自吸式空氣呼吸器 (3)如為管道泄漏立即關閉泄漏點前閥門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如反應釜體泄漏立即轉移物料并用砂土吸收地面上泄漏物。 | ||||||||
火災爆炸 | (1)現場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大聲呼喊求助,并向班長報告。 (2)經判斷為初期火災,滅火行動就可以將火撲滅,應迅速拿附近的滅火器實施滅火。 (3)就近敲擊消防緊急按鈕啟動消防泵。使用消防水對著火點周圍設施進行冷卻保護。 (4)立即通知DCS或現場人員人員對系統反應緊急停車。 | ||||||||
注意事項: | 1.在撲救火險之前,必須首先現場電源。 2.采用噴霧狀水、泡沫滅火。 3.搶險時,首先要做好自身防護,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 | ||||||||
應急聯系 | |||||||||
公司內 | 公司安全負責人 | 安環科 | 車間主任 | ||||||
陳育青 | 駱偉良 | 惠金宇 | |||||||
18762539776 | 15961918885 | 15961917655 | |||||||
公共 | 報警電話 | 火警電話 | 急救電話 | ||||||
84383110 | 84383119 | 120 |
3.2.19其它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
1、當發生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故后,現場其他人員應立即采取防止受傷人員失血、休克、昏迷等緊急救護措施,并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地段,同時現場人員及時匯報值長,同時聯系廠醫務室,醫務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受傷者進行現場急救或將受傷人員就近送到醫院進行急救和治療。
在第一時間對傷員在現場進行處理急救。經現場處理后,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送醫院時作好傷員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轉院。
2、需要搶救的傷員,應立即就地堅持正確搶救,直至醫療人員接替救治。
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止窒息。
(1)機械傷害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础磦麊T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2)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3)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機械傷害傷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就地搶救。
(1)通暢氣道。
(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壓(人工循環)。
(1)按壓吹氣1min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壓吹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s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s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3)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s。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3.2.19.2物體打擊的現場處置措施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癥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砂布加壓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醫務室進行進一步救治。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扎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或布帶)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
3、大的動脈及較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扎后,應立即通知醫務室醫護人員準備救護車,送往醫院進行救治,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1、對清醒傷員應詢問其自我感覺情況及疼痛部位。
2、觀察傷員的體位情況:所有骨折傷員都有受傷體位異常的表現,這是典型的骨折癥狀。對于昏迷者要注意觀察其體位有無改變,對清醒者要詳細查問傷者的感覺情況,切勿隨意搬動傷員。在檢查時,切忌讓患者坐起或使其身體扭曲,也不能讓傷員做身體各個方向的活動。以免骨折移位及脫位加劇,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經損傷,甚至造成截癱。
3、對于脊椎骨折的傷員,應刺激受傷部位以下的皮膚(例如腰椎受傷,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腳皮膚作比較鑒別),觀察傷員的反應以確定有無脊髓受壓、受損害。搬運時應用夾板或硬紙皮墊在傷員的身下,搬運時要均勻用力抬起夾板或硬紙皮將傷者平臥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
對有脊椎骨折移位導致出現脊髓受壓癥狀的傷員,如傷員不在危險區域,暫無生命危險的,最好待醫務急救人員進行搬運。
4、對有手足大骨骨折的傷員,不要盲目搬動,應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條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鋼筋條)于骨折位置的上、下關節處作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然后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或送至醫務室接受救治。
5、如有骨折斷端外露在皮膚外的,切勿強行將骨折斷端按壓進皮膚下面,只能用干凈的砂布復蓋好傷口,固定好骨折上下關節部位,然后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
1、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癥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2、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癥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3、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杳詡麊T應側臥位或仰臥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4、對于有顱骨凹陷性骨折的傷員,創傷處應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立即呼叫醫務人員送往托克托縣醫院進行救治。
四、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讓受害者仰臥,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溺水者一側,面對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五、以上施救過程在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結束,工作人員應配合救援人員進行救治。
1、受害人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
2、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3、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4、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5、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輕輕拍打傷員肩膀,高聲喊叫“喂,能聽見嗎?”。如認識,可直接喊其姓名。無反應時,立即用手指甲掐壓人中穴、合谷穴約5秒。
八、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正確進行就地搶救。
1、通暢氣道。
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壓(人工循環)。
1按壓吹氣1分鐘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壓吹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3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秒。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九、注意事項
1、對于由于冰塊墜落造成的物體打擊傷害,在人員得到可靠救治后,應將現場設置隔離警示標識,以防止其他人員誤入后造成傷害。
2、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受害者姿勢的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
3、脊柱有骨折傷員必須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
4、搶救脊椎受的傷員,不要隨便翻動或移動傷員。隨意搬動、翻動傷員可能會產生如下二種后果:1)骨折端移位對脊髓造成進一步的壓迫傷害而導致癱瘓,2)骨折斷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5、搬運傷員過程中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或兩腿,絕對不準單人搬運。必須先將傷員連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動。
6、用車輛運送傷員時,最好能把安放傷員的硬板懸空放置,以減緩車輛的顛簸,避免對傷員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7、對于頭部受到物體打擊的傷員,檢查中無發現頭部出血或無顱骨骨折的傷員,如果當時發生過短暫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復意識,清醒后當時自覺無精神、神經方面癥狀的傷員,切勿掉以輕心而放松警覺。該類傷員必須送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并應留院觀察,因為這可能是嚴重腦震蕩或硬腦殼撕裂出血的前兆。
3.2.19.3觸電的現場處置措施
1、脫離電源,就是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一部分帶電設備的所有斷路器(開關)、隔離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開。在脫離電源過程中,救護人員也要注意保護自身的安全。如觸電者處于高處,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該傷員脫離電源后自高處墜落形成復合傷。
2、低壓觸電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座,可立即拉開開關或拔出插頭,斷開電源。但應注意到拉線開關或墻壁開關等只控制一根線的開關,有可能因安裝問題只能切斷零斷而沒有斷開電源的相線。
(2)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沒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座(頭),可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或有干燥木炳的斧頭切斷電線,斷開電源。
(3)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壓在身下時,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皮帶、木板、森棒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4)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離電源。但因觸電者的身體是帶電的,其鞋的絕緣也可能遭到破壞,救護人不得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也不能抓他的鞋。
(5)若觸電發生在低壓帶電的架空線路上或配電臺架、進戶線上,對可立即切斷電源的,則應迅速斷開電源,救護者迅速登桿或登至可靠地方,并做好自身防觸電、防墜落安全措施,用帶有絕緣膠柄的鋼絲鉗、絕緣物體或干燥不導電物體等工具將觸電者脫離電源。
3、高壓觸電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立即通知有關供電單位或用戶停電。
(2)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電源開關或熔斷器。
(3)拋擲裸金屬線使線路短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注意拋擲金屬線之前,應先將金屬線的一端固定可靠接地,然后另一端系上重物拋擲,注意拋擲的一端不可觸及觸電者和其他人。另外,拋擲者拋出線后,要迅速離開接地的金屬線8m以外或雙腿并攏站立,防止跨步電壓傷人。在拋擲短路線時,應注意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危及人員安全。
4、救護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屬及潮濕的物體作為救護工具,而應使用適當的絕緣工具。救護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觸電。
5、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可能的摔傷,特別是當觸電者在高處的情況下,應考慮防止墜落的措施。即使觸電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觸電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救護者也應注意救護中自身的防墜落、摔傷措施。
6、救護者在救護過程中特別是在桿上或高處搶救傷者時,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與附近帶電體之間的安全距離,防止再次觸及帶電設備。電氣設備、線路即使電源已斷開,對未做安全措施掛上接地線的設備也應視作有電設備。救護人員登高時應隨身攜帶必要的絕緣工具和牢固的繩索等。
7、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設置臨時照明燈,以便于搶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誤切除電源和進行我急救的時間。
8、注意事項
1)因平行或鄰近帶電設備導致檢修設備可能產生感應電壓時,應加裝接地線或工作人員使用個人保安接地線。
2)裝、拆接地線順序要正確,并均應使用絕緣棒。人體不得碰觸接地線或未接地的導線,以防止感應電觸電。檢修人員帶地線拆設備接頭時,必須采取防止地線脫落的可靠措施,防止地線脫落感應電傷人。
3)在變、配電站(開關站)的帶電區域內或臨近帶電線路處,禁止使用金屬梯子。搬動梯子、管子等長物時,應放倒,由兩人搬運,并與帶電部分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4)在電氣設備上進行高壓試驗,應在試驗現場裝設遮欄,向外懸掛“止步,高壓危險!”標示牌,并派人看守。非試驗人員不得靠近。加壓過程中應集中精力,不得觸及試驗的高壓引線。試驗時不得進行其它檢修、維護等工作。當被試設備兩端不在同一地點時,兩端都要派人看守。試驗結束后,要及時斷開試驗電源、將試驗設備及被試設備
5)由于高壓試驗而拆開的一次設備引線,必須用結實的繩子綁牢,防止引線搖晃觸及鄰近帶電設備或被試設備而造成觸電。
6)在帶電設備附近測量絕緣電阻時,測量人員和搖表安放位置,應選擇適當,保持安全距離,以免搖表引線或引線支持物觸碰帶電部分。移動引線時,應注意監護。
7)嚴禁在帶電設備周圍使用鋼卷尺、皮卷尺和線尺(夾有金屬絲者)進行測量工作,防止工作人員觸電。
8)單人操作時不得進行登高或登桿操作。
9)線路檢修人員應嚴格執行《安規》關于同桿塔架設多回線路以及相互平行或交叉線路中防止誤登有電線路的相關措施,并嚴禁在有同桿架設的10kV及以下線路帶電情況下,進行另一回線路的登桿停電檢修工作。
10)線路運行人員事故巡線時,應始終認為線路帶電。即使明知該線路已停電,亦應認為線路隨時有恢復送電的可能。嚴禁登桿塔作業。
11)使用絕緣繩索傳遞大件金屬物品(包括工具、材料等)時,桿塔或地面上作業人員應將金屬物品接地后再接觸,以防電擊。
12)在帶電桿塔上刷油漆、除鳥窩、除風箏、緊桿塔螺絲、檢查架空地線、金具、瓷瓶等工作,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及其所攜帶的工具、材料等與帶電導線最小距離應保證不小于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不得通過限制作業人員肢體活動的方式來滿足安全距離。
13)帶電作業斷、接引線時嚴禁同時接觸未接通的或已斷開的導線兩個斷頭,以防人體串入電路。
14)帶電作業斷開耦合電容器后,應立即對地放電。
15)帶電作業短接阻波器,被短接前嚴防等電位作業人員人體短接阻波器。
16)在處理多條同路敷設的電纜故障時,在鋸電纜以前,應與電纜走向圖圖紙核對相符,并使用專用儀器(如感應法)確切證實電纜無電后,用接地的帶絕緣柄的鐵釬釘入電纜芯后,方可工作。扶絕緣柄的人應戴絕緣手套并站在絕緣墊上,并采取防灼傷措施。
17)配電設備接地電阻不合格時,應戴絕緣手套方可接觸箱體。
18)在配電變壓器臺架上進行檢修工作,必須先拉開低壓側刀閘,后拉開高壓側隔離刀閘或跌落式熔斷器,然后在停電的高壓引線、低壓引線上驗電、接地。操作跌落式熔斷器及刀閘時,必須使用經試驗合格的絕緣桿并戴絕緣手套,嚴禁用手直接摘、掛跌落式熔斷器的熔管。
19)防止低壓觸電,要求電氣設備進行安全接地;在容易觸電的場合使用安全電壓;必須使用低壓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
20)現場使用的電源線應按規定規范連接,絕緣導線不能破損,電源刀閘蓋要齊全。檢修(試驗)電源板應安裝漏電保安器,并按要求定期檢查試驗,確認保護動作正確。
21)嚴禁用導線直接插入插座取得電源,插座與插頭應配套、完好無損。
22)生產現場各種用電設備和電動工具、機械,特別是檢修現場臨時使用的砂輪機、電鉆、電風扇等,其電機或金屬外殼、金屬底座必須可靠接地或接零。
23)電焊機應可靠接地,高、低壓側接線柱必須設護罩,以防工作中誤觸碰。不停電更換焊條,必須戴焊工手套進行。
24)在潮濕等惡劣環境下進行電焊工作,必須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穿橡膠絕緣鞋。
25)在高壓線附近進行勘測、施工作業時,使用的測量、鉆探和施工工具、設備應與高壓線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在高壓線下測量時,不應使用金屬標尺。必須做好監護,防止測量、鉆探工具與高壓線安全距離不足,發生電擊傷人事故。
公司應急電話:84383809
總指揮 俞星光 15851113118
總指揮 俞星光 15851113118
副總指揮 洪廣伙 15961918883
陳育青 18762539776
各組長 李 松 18260315166
惠金號 15895101923
顧淑英 15962233008
闕佩慶 15895101358
唐俊杰 13906206768
孫繼紅 15961918887
駱偉良 15961918885
陳育青 18762539776
星期一:李 松 18260315166
星期二:闕佩慶 15895101358
星期三:駱偉良 15961918885
星期四:惠金號 15895101923
星期五:陳育青 18762539776
星期六:顧淑英 15962233008
星期日:唐俊杰 13906206768
1.3外部救援聯系電話
外部救援聯系電話見表1.3-1
表1.3-1外部救援應急電話
單位名稱 | 電話號碼 | |
園區消防中隊 | 84383119 | |
火警 | 119 | |
急救中心 | 120 | |
濱??h人民醫院 | 84222979 | |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 88590095 | |
濱??h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84222426 | |
周邊企業 | 江蘇吉化化工有限公司 | 18796518958 |
濱海三甬藥業化學有限公司 | 13962018118 | |
鹽城天寶化工有限公司 | 18912501633 |
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電話見表1.4-1
表1.4-1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電話
單位名稱 | 電話號碼 |
國家化學品事故應急咨詢中心 | (0532)83889090、83889191 |
國家中毒控制中心 | (010)63131122 |
鹽城市政府值班室 | 86661020 |
鹽城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86660531、86660554 |
鹽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88362540 |
鹽城市環境保護局 | 86660725 |
濱??h人民政府 | 84108626 |
濱??h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84192055 |
濱??h市場監督管理局 | 84224699 |
表2.1 東吳化工應急裝備情況一覽表
設施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安裝位置 | 責任人及電話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車間、罐區 | 各區域負責人 |
應急照明燈 | / | 5 | 車間、倉庫、辦公室 | 各區域負責人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醫藥箱、醫療急救器材 | / | 2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擔架 | / | 3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空氣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防毒面具 | / | 16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防毒口罩、耳罩、防護眼罩 | / | 16 | 五金庫 | |
防護靴 | / | 14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服 | / | 4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2 | 微型站 | |
耐酸堿手套 | / | 20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圍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膠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庫 | |
防護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生理鹽水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車間負責人 |
燒傷油膏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眼藥水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急救箱 | / | 12 | 各車間 | |
眼膏 | / | 12 | 各車間應急箱 | |
創可貼 | / | 12 | 五金庫 | 顧淑英15962233008 |
碘伏棉棒 | / | 12 | 五金庫 |
表2.2東吳化工應急裝備分布情況一覽表
設施分類 | 設施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安裝位置 | 責任人及電話 | ||
一、預防事故設施 | |||||||
檢測、報警設施 | 壓力表 | YK-160-B(0~0.6MPa) | 126 | 車間、儲罐區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真空表 | -0.1-0-1.5MPa | 41 | |||||
溫度表 | WZP-240、WSSD-416 | 155 | |||||
液位計 | 玻璃板 | 98 | |||||
可燃氣體檢測探頭 | ESD500 | 80 | 車間、儲罐區 | ||||
手提式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 | QT111-XP-3160 | 2 | 安環科 | ||||
聲光報警器 | / | 15 | 車間、儲罐區 | ||||
火災報警器 | / | 15 | 車間 | ||||
緊急切斷聯鎖系統 | / | 45 | 車間、儲罐區 | ||||
超液位自動切斷裝置 | / | 10 | 儲罐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視頻監控設施視頻監控點 | / | 11 | 門衛、車間、污水站、罐區、倉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設備安全防護設施 | 轉動設備防護罩 | / | 215 | 泵類、轉動設備運轉部件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電器過載保護設施 | / | 136 | 電器設備都配備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防靜電跨接與接地 | / | 150 | 車間、儲罐區、倉庫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避雷網、防雷接地 | / | 18 | 車間、儲罐區、倉庫、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管道 | ||||
防腐漆地面 | / |
| 罐區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滲漏 | / | 1056 | 固廢倉庫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爆設施 | 電器設備:防爆電器、照明、開關等 | / | / | 區域內都使用防爆設施 | 駱衛良15961918885駱衛良15961918885 | ||
防爆攝像頭 | / | 11 | 車間、罐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普通攝像頭 | / | 25 | 罐區、門衛、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作業場所防護設施 | 防護欄 | / | 320m | 車間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安全警示標志 | 安全警示標志 | / | 若干 | 車間、儲罐區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安全周知卡 | / | 120 | 各車間、罐區倉庫 | ||||
風向標 | / | 6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二、控制事故措施 | |||||||
泄壓和止逆設施 | 安全閥 | / | 43 | 蒸汽管道、反應釜、管道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放空管 | / | 112 | 各車間 | ||||
爆破片 | / | 84 | 精餾釜等 | ||||
呼吸阻火閥 | GFQ-2 | 104 | 甲醇儲罐 | ||||
放空閥 | DN40、DN25 | 118 | 車間、儲罐區 | ||||
止回閥 | / | 2 | 各車間、罐區 | ||||
緊急處理設施 | 緊急備用電源 | 55KW柴油發電機組 | 1 | 配電房 | |||
事故應急池 | 2500m3 | 1 | 廠區 | ||||
三、減少與消除事故影響設施 | |||||||
防止火災蔓延設施 | 阻火器 | DN50 | 130 | 車間、儲罐區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防火堤 | 1.2m | 10 | 儲罐區 | ||||
滅火設施 | 室外消防栓 | SN65 | 36 | 廠區 | |||
消防水帶 | / | 52 | 各車間消防箱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鏟子 | / | 56 | 各車間五金庫 | ||||
室內消火栓 | SN65 | 85 | 倉庫 | ||||
消防水帶 | / | 85 | 各車間消防箱 | ||||
水槍 | / | 85 | 各車間消防箱 | ||||
手提式滅火器 | MF/ABC8、MF/ABC4 | 208 | 車間、倉庫、罐區 | ||||
黃砂箱 | 50L | 14 | 車間、倉庫、罐區 | ||||
推車式滅火器 | / | 16 | 倉庫、罐區、車間 | ||||
干粉滅火器 | MFT/ABC20 | 118 | 各車間、倉庫 | ||||
推車泡沫滅火機 | PY8/500 | 2 | 罐區 | ||||
消防水泵 |
| 2 | 泵站及廠區 | ||||
消防水池 | 1000m3 | 1 | 車間南側 | ||||
消防管網 | 主管DN150 | 若干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緊急個人處置設施 | 洗眼器 | HA-BPXA | 13 | 車間、罐區 | 各區域負責人 | ||
固定報警電話 | / | 5 | 安環科、辦公室 | 惠金號15895101923 | |||
應急照明燈 | / | 13 | 車間、倉庫、辦公室 | 各區域負責人 | |||
應急救援設施 | 消防服 | / | 12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醫藥箱、醫療急救器材 | / | 12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擔架 | / | 3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逃生避難設施 | 安全通道 | / | 1 | 各車間 | 各區域負責人 | ||
安全繩 | / | 6 |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安全繩梯 | / | 2 | 五金庫 | ||||
空氣呼吸器 | / | 12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避難指示標志 | / | 12 | 廠區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 | 防毒面具 | / | 6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防毒口罩、耳罩、防護眼罩 | / | 6 | 五金庫 | ||||
防護靴 | / | 4 | 微型站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半罩式呼吸器 | / | 8 | 微型站 | ||||
全罩式呼吸器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服 | / | 2 | 微型站 | ||||
耐油靴 | / | 4 | 微型站 | ||||
耐酸堿手套 | / | 20 | 五金庫 | 駱衛良15961918885 | |||
圍裙、面罩、口罩、安全帽、膠手套、耳塞 | / | 10 | 五金庫 | ||||
防護手套 | / | 8 | 微型站 | ||||
搶修器材 | 瓶閥出口鋼六角螺帽、墊片 | / | 2 | 五金庫 | |||
活動扳手 | / | 5 | 五金庫 | ||||
竹簽、木塞、鉛塞、橡皮塞 | / | 6 | 五金庫 | ||||
鐵絲 | / | 5 | 五金庫 | ||||
鐵箍 | / | 10 | 五金庫 | ||||
橡膠墊 | / | 10 | 五金庫 | ||||
應急藥品 | 酸堿燒傷中和沖洗液 | / | 5 | 五金庫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生理鹽水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車間負責人 | |||
燒傷油膏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眼藥水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急救箱 | / | 6 | 各車間 | ||||
眼膏 | / | 6 | 各車間應急箱 | ||||
創可貼 | / | 2 | 五金庫 | 顧淑英15962233008 | |||
碘伏棉棒 | / | 2 | 五金庫 |
3 .規范化格式文本
3.1、格式一(信息接收)
關于 (事故名稱)的接收記錄
年 月 日 時, 車間(部門) 匯報,發生了
事故(事故名稱),事故發生的地點 ,事故的簡要情況為
(人員傷亡數量、財產損失等情況)。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信息接收人: (簽字)
年 月 日
3.2、格式二(預案啟動)
關于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決定
年 月 日 時,在 發生一起 ,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決定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事故應急救援。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領導小組
總指揮(簽字)
年 月 日
3.3、格式三(預案解除)
關于解除事件應急狀態的決定
年 月 日 時,在 發生的 事件,經過應急處置,已經 。經研究決定,解除應急狀態,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領導小組
總指揮(簽字)
年 月 日
3.4、格式四(信息上報)
格式文本(一)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關于 (事故)的情況快報
字[ ] 號
:
年 月 日 時,在我公司 車間(倉庫或者部門),發生 (事故)。到目前,已造成 (人員傷亡數量,財產損失等情況)。造成事件的原因是 (或原因正在調查)。
事件的進展情況將續報。
特此報告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蓋章)
年 月 日
格式文本(二)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關于 (事故)的情況續報
字[ ] 號
:
現將 年 月 日 時,在我公司 車間(倉庫或者部門),發生 (事故)的有關情況續報如下:截至 月 日 時, (事故)已造成 (人員傷亡數量、財產損失等情況)。事件的原因是 (或原因正在調查)。
事件發生后,我公司啟動了《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采取的應急處置、救援措施等基本情況)。目前, (事態得到控制情況或發展、蔓延趨勢以及是否需要請求支援等)。
特此報告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
(蓋章)
年 月 日
事故應急救援的系統的應急響應程序按過程可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過程,如下圖所示:
3.2應急響應程序示意圖
3.5.1接警與響應級別的確定
接到事故報警后,對警情做出判斷,初步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果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響應關閉;符合啟動預案級別,判斷響應級別。
3.5.2應急啟動
按所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通知應急相關人員、開通信息與通信網絡、通知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救援人員和物質、裝備等)、成立現場指揮部等。
3.5.3救援行動
救援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后,迅速開展事故偵測、警戒、疏散、人員救助、工程搶險等應急救援工作,專家組為救援決策提供建議和技術支持。當事態超出應急響應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向上級應急中心請求實施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
3.5.4應急恢復
救援結束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
3.5.5應急結束
執行應急關閉程序,由事故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對處理中反應出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審,并不斷改進和完善。
4.1危險化學品的理化性能指標及包裝、儲存、運輸的技術要求
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危險化學品序號:1302。
UN編號:1830;包裝類別:Ⅰ 。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油狀液體。極易溶于水,同時放出大量熱。相對密度:1.834,熔點:10.49℃;沸點:330℃,飽和蒸汽壓:0.13KPa(145.8℃)。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2mg/m3。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與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遇電石、高氯酸鹽、雷酸鹽、硝酸鹽、苦味酸鹽、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燃燒。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吸水性。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梢鸾Y膜炎、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死亡??诜笠鹣罒齻灾翝冃纬?。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痙攣和聲門水腫,腎損害、休克等。慢性影響有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水腫和肝硬化。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經口)。LC50:510mg/m3,2小時(大鼠吸入);320mg/m3,2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還原劑、堿類、堿金屬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
包裝技術要求:罐裝。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儲罐。保持儲罐密封。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堿類、堿金屬、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罐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還原劑、堿類、堿金屬、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堿類、堿金屬、水、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酸堿消防服。避免水流沖擊物品,以免遇水會放出大量熱量發生噴濺而灼傷皮膚。滅火劑: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苯肼(苯肼聯氨)
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危險化學品序號:84。
UN編號:2572。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淡黃色晶體或油狀液體,有刺激性氣味。熔點(℃):19.4;沸點(℃):243.5。相對密度(水=1):1.10;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4.3。飽和蒸氣壓(kPa):1.33(115℃)。引燃溫度(℃):615。溶解性:不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醚、苯等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0.1。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70。爆炸下限%(V/V): 1.3。有毒。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
健康危害:本品可引起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高膽紅素血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腎、心臟損害。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痛、頭暈、無力、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較重時尚有呼吸困難、抽搐、震顫,甚至共濟失調、意識不清。重癥者出現紫紺、黃疸、白細胞減少,并可發生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癥和肝、腎損害。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心、肝、腎損害??芍缕つw損害,重者可發生水皰、水腫等。急性毒性:LD50:188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若是液體。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若是固體,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煙霧或粉塵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液態:小開口鋼桶;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固態: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強氧化劑。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甲基丙基酮(2-戊酮)
分子式:C5H10O;分子量:86.13。危險化學品序號:2180。
UN編號:1249;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液體,有丙酮氣味。熔點(℃):-77.5;沸點(℃): 102.3。相對密度(水=1):0.8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0。飽和蒸氣壓(kPa):3.59(20℃)。臨界溫度(℃):290.8;臨界壓力(Mpa):3.89。引燃溫度(℃):452。燃燒熱(kJ/mol):306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200。
危險性類別:第3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7。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1.5;爆炸上限%(V/V):8.2。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對粘膜具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致麻醉。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嗜睡、昏迷。對眼及皮膚有刺激性。長期接觸可致皮炎。急性毒性:LD50:3700 mg/kg(大鼠經口);6500 mg/kg(兔經皮)。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還原劑、堿類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還原劑、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還原劑、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強堿。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危險化學品序號:1669。
UN編號:1823;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液體。熔點(℃):318.4。沸點(℃):1390。相對密度(水=1):2.12。飽和蒸氣壓(kPa):0.13(79℃)。溶解性: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熱。溶于醇、甘油,并能放出大量熱。水溶液呈堿性,有滑膩感。不溶于乙醚、丙酮。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0.5。
危險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本品穩定,不聚合,不燃。遇水能放出大量熱。對鋁、鋅和錫有腐蝕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與酸類劇烈反應。本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健康危害:有強烈腐蝕性和刺激性,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極易灼傷皮膚,濺入眼內,不僅能損傷角膜,還可使眼內的深部組織損傷。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用大量水仔細地沖洗。眼睛接觸:用大量水沖洗,然后用硼酸水沖洗,就醫。誤服:立即漱口,飲水及醋,并送醫院急救。
泄漏應急處理: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或金屬粉末接觸。少量泄漏: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與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罐裝。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干燥、清潔的貯罐內。應與易燃、可燃物及酸類分開存放。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禁忌物:強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過氧化物、水。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5、水合肼
分子式:N2H4·H2O;分子量:50.06。危險化學品序號:2012。
UN編號:2030;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發煙液體,微有特殊的氨臭味。熔點(℃):-40;沸點(℃):119。相對密度(水=1):1.03。飽和蒸氣壓(kPa):0.67(25℃)。溶解性:與水混溶,不溶于氯仿、乙醚,可混溶于乙醇。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0.13[皮]。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72.8。其蒸氣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下限%(V/V):3.5。具有強還原性。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引起燃燒或爆炸。遇氧化汞、金屬鈉、氯化亞錫、2,4-二硝基氯化苯劇烈反應。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氣,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液體或蒸氣對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損害。對皮膚有刺激性,可造成嚴重灼傷??山浧つw吸收引起中毒??芍缕ぱ???诜痤^暈、惡心,以后出現暫時性中樞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嗜睡、運動障礙、共濟失調、麻木等。肝功能可出現異常。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出現神經衰弱綜合癥,肝大及肝功能異常。急性毒性:LD50:129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金屬粉末、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金屬粉末、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酸、銅、鋅。
滅火方法:遇大火,消防人員須在有防護掩蔽處操作。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其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霧狀水保護消防人員。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6、乙酸(醋酸)
分子式:C2H4O2;分子量:60.05。危險化學品序號:2630。
UN編號:2789;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液體。熔點(℃):16.7;沸點(℃): 118.1。相對密度(水=1):1.0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07。飽和蒸氣壓(kPa):1.52(20℃)。臨界溫度(℃):321.6。臨界壓力9MPa):5.78,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31~0.17,引燃溫度(℃):463。燃燒熱(kJ/mol):873.7。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危險性類別:第8.1 類酸性腐蝕品;建規火險分級:乙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39。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4.0,爆炸上限%(V/V0:17.0。與鉻酸、過氧化鈉、硝酸或其它氧化劑接觸,有爆炸危險。具有腐蝕性。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氣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對眼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糜爛,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干燥、脫脂和皮炎。急性毒性:LD50:3530 mg/kg(大鼠經口);1060 mg/kg(兔經皮),LC50:13791mg/m3,1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酸堿塑料工作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鋁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堿類、強氧化劑。
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7、對氨基苯甲醚(對甲氧基苯胺、對茴香胺)
分子式:C7H9NO;分子量:123.16。危險化學品序號:1194。
UN編號:2431。
理化性質:熔融狀的固體。熔點(℃):57.2;沸點(℃):242。相對密度(水=1):1.09。飽和蒸氣壓(kPa):1.73。引燃溫度(℃):5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數有機溶劑。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其蒸氣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下限%(V/V):1.7;爆炸上限%(V/V):28.0。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其蒸氣或氣溶膠對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進入體內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引起紫紺。慢性影響:可引起呼吸系統、皮膚的過敏反應。急性毒性:LD50:1400 mg/kg(大鼠經口);3200 mg/kg(大鼠經皮)。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酸、酸酐、?;?。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8、亞硝酸鈉
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危險化學品序號:2492。
UN編號:1500;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白色或淡黃色細結晶。無臭,略有咸味,易潮解。熔點(℃):271。沸點(℃):320(分解)。相對密度(水=1):2.17。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危險性類別:第5.1 類氧化劑。建規火險分級:乙類。
危險特性:無機氧化劑。與有機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燒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氣體。與銨鹽、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會爆炸。加熱或遇酸能產生劇毒的氮氧化物氣體。
健康危害:毒作用為麻痹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周圍血管;形成高鐵血紅蛋白。急性中毒表現為全身無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胸部緊迫感以及呼吸困難;檢查見皮膚粘膜明顯紫紺。嚴重者血壓下降、昏迷、死亡。接觸工人手、足部皮膚可發生損害。急性毒性:LD50:85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或金屬粉末接觸。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兩層塑料袋或一層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編織袋、乳膠布袋;塑料袋外復合塑料編織袋;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避免接觸的條件:空氣。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并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運輸車輛裝卸前后,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易燃物等雜質。
禁忌物: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強酸。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霧狀水、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9、一氧化氮
分子式:NO;分子量:30.01。危險化學品序號: 2559。
UN編號:1660;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無色氣體。熔點(℃):-163.6;沸點(℃):-151。相對密度(水=1):1.27(-151℃)。臨界溫度(℃):-93。臨界壓力(MPa):6.48。溶解性:微溶于水。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5[NO2]。
危險性類別:第2.3類有毒氣體。
危險特性:助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強氧化性。與易燃物、有機物接觸易著火燃燒。遇到氫氣爆炸性化合。接觸空氣會散發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煙霧。一氧化氮較不活潑,但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強烈毒性。有害燃燒產物:氧化氮。
健康危害:本品不穩定,在空氣中很快轉變為二氧化氮產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吸入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咽部不適、干咳等。常經數小時至十幾小時或更長時間潛伏期后發生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出現胸悶、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紺等??刹l氣胸及縱隔氣腫。肺水腫消退后兩周左右可出現遲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一氧化氮濃度高可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慢性影響: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癥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肺纖維化??梢鹧例X酸蝕癥。急性毒性:LC50:1068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透氣型防毒服,戴防化學品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0、二氧化氮
分子式:NO2;分子量:46.01。危險化學品序號: 637
UN編號:1067;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黃褐色液體或氣體,有刺激性氣味。熔點(℃):-9.3。沸點(℃):22.4。相對密度(水=1):1.4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2。飽和蒸氣壓(kPa):101.32(22℃)。臨界溫度(℃):158。 臨界壓力(MPa):10.13。溶解性:溶于水。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5[NO2]。
危險性類別:第2.3類有毒氣體。
危險特性:助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強氧化性。遇衣物、鋸末、棉花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燃燒。與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烴等猛烈反應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蝕性,腐蝕作用隨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劇。有害燃燒產物: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損害呼吸道。吸入氣體初期僅有輕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咽部不適、干咳等。常經數小時至十幾小時或更長時間潛伏期后發生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出現胸悶、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紺等??刹l氣胸及縱隔氣腫。肺水腫消退后兩周左右可出現遲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現為神經衷弱綜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癥。個別病例出現肺纖維化??梢鹧例X酸蝕癥。急性毒性:LC50:126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是氣體,合理通風,加速擴散。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或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還原劑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1、1,2-二氯乙烷
分子式:C2H4Cl2;分子量:112.99。危險化學品序號:557。
UN編號:1184;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或淺黃色液體,有類似氯仿的氣味。熔點(℃):-35.3;沸點(℃): 83.7。相對密度(水=1):1.25。飽和蒸氣壓(kPa):15.33/10℃。臨界溫度(℃):261.5。臨界壓力(MPa):5.05。燃燒熱(kJ/mol):1244.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10。
危險性類別:第3.2類中閃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17。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5.6;爆炸上限%(V/V):16。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氯化物氣體。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健康危害:具麻醉作用。吸入、攝入或經皮膚吸收后對身體有害,吸入一定的濃度可致腎損害,反復吸入可造成肝損害。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氣或煙霧對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IDLH:3000ppm 嗅閾:255ppm OSHA:表Z—1空氣污染物健康危害(藍色)。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堿類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堿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酸類、堿類、鋁。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2、鹽酸
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危險化學品序號:2507。
UN編號:1789;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或微黃色發煙液體,有刺鼻的酸味。熔點(℃):-114.8。沸點(℃):108.6(20%)。飽和蒸汽壓(KPa):30.66/21℃。相對密度(水=1):1.20。溶解性:與水混溶。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不燃。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健康危害: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長期接觸,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泄漏應急處理: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罐裝。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的貯罐中。應與堿類、金屬粉末、鹵素(氟、氯、溴)、易燃、可燃物等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
運輸技術要求:使用有橡膠襯里鋼制罐車或特制塑料罐車裝運。運輸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堿類、胺類、堿金屬、易燃或可燃物。
滅火劑:霧狀水、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3、甲苯
分子式:C7H8;分子量:92。危險化學品序號:1014。
UN編號:1294;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液體。有類似苯的芳香氣味。熔點(℃):-94.9,沸點(℃):110.6,相對密度(水=1):0.87;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14。飽和蒸氣壓(kPa):4.89(30℃)。引燃溫度(℃):535,燃燒熱(kJ/mol): 3905.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100。
危險類別:第3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4。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極限1.2~7.0%。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及咽部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意識模糊。重癥者可有躁動、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發生神經衰弱綜合癥,肝腫大,女工月經異常等。皮膚干燥、皸裂、皮炎。急性毒性: LD50:5000 mg/kg(大鼠經口);12124 mg/kg(兔經皮)。LC50:20003mg/m3,8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外。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桶裝堆垛不可過大,應留墻距、頂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走道。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灌裝時應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
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4、磷酸
分子式:H3PO4。分子量:98.00。危險化學品序號:2790。
UN編號:1805;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純磷酸為無色結晶,無臭,具有酸味。熔點(℃):42.4(純品)。沸點(℃):260。相對密度(水=1):1.87(純品)。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38。飽和蒸氣壓(kPa):0.67(25℃,純品)。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不燃,具腐蝕性、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熱分解產生劇毒的氧化磷煙氣。有害燃燒產物: 氧化磷。
健康危害:蒸氣或霧對眼、鼻、喉有刺激性??诜后w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血便或體克。皮膚或眼接觸可致灼傷。慢性影響:鼻粘膜萎縮、鼻中隔穿孔。長期反復皮膚接觸,可引起皮膚刺激。急性毒性:LD50:1530 mg/kg(大鼠經口);2740 mg/kg(兔經皮)。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堿類、活性金屬粉末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小心把酸慢慢加入水中,防止發生過熱和飛濺。
包裝技術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易(可)燃物、堿類、活性金屬粉末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堿類、活性金屬粉末、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禁忌物:強堿、活性金屬粉末、易燃或可燃物。
滅火方法: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大量水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5、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DMF)
分子式:C3H7NO;分子量:73.10。危險化學品序號:460。
UN編號:2265;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無色液體,有微弱的特殊臭味。熔點(℃):-61;沸點(℃):152.8。相對密度(水=1):0.94;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51。飽和蒸氣壓(kPa):3.46(60℃)。臨界溫度(℃):374;臨界壓力(MPa):4.48。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87。引燃溫度(℃):445。燃燒熱(kJ/mol):1915。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10[皮]。
危險性類別:第3.3類高閃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乙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58。其蒸汽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爆炸下限%(V/V):2.2;爆炸上限%(V/V):15.2。能與濃硫酸、發煙硝酸猛烈反應, 甚至發生爆炸。與鹵化物(如四氯化碳)能發生強烈反應。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頭痛、焦慮、惡心、嘔吐、腹痛、便秘等。肝損害一般在中毒數日后出現,肝臟腫大,肝區痛,可出現黃疸。經皮膚吸收中毒者,皮膚出現水泡、水腫、粘糙,局部麻木、瘙癢、灼痛。慢性影響:有皮膚、粘膜刺激,神經衰弱綜合癥,血壓偏低。還有惡心、嘔吐、胸悶、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變化。急性毒性:LD50:4000 mg/kg(大鼠經口);4720 mg/kg(兔經皮)。LC50:9400mg/m3,2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化學防護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還原劑、鹵素接觸。充裝要控制流速,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還原劑、鹵素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還原劑、鹵素、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禁忌物:強氧化劑、?;?、氯仿、強還原劑、鹵素、氯代烴。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6、三氯氧磷
分子式:POCl3;分子量:153.33。危險化學品序號:1858。
UN編號:1810;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發煙液體,有辛辣氣味。熔點(℃):1.2。沸點(℃):105.1。相對密度(水=1):1.68。飽和蒸氣壓(kPa):5.33(27.3℃)。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產生大量的熱和濃煙,甚至爆炸。對很多金屬尤其是潮濕空氣存在下有腐蝕性。
健康危害:遇水蒸氣分解成磷酸與氯化氫,含磷可致磷中毒。對皮膚、粘膜有刺激腐蝕作用。毒性與光氣類似。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大量蒸氣,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咽喉炎、支氣管炎;嚴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窒息、肺炎、肺水腫、紫紺、心力衰竭。亦可發生貧血、肝臟損害、蛋白尿??诜鹣雷苽?。眼和皮膚接觸引起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口、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急性毒性:LD50:280mg/kg(大鼠經口)。LC50:200.3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無腐蝕癥狀者洗胃。忌服油類。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在專家指導下清除。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避免產生煙霧。防止煙霧和蒸氣釋放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閉口厚鋼桶,采用2~3毫米厚的鋼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兩道滾箍。螺紋口、蓋、墊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凈重不超過300 公斤;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開口鋼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醇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水、醇類。
滅火方法:滅火劑:干粉、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7、氯化氫
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危險化學品序號:1475。
UN編號:1050。
理化性質: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熔點(℃):-114.2。沸點(℃):-85。飽和蒸汽壓(KPa):4225.6/20℃。相對密度(空氣=1):1.27。溶解性:易溶于水。
危險性類別:第2.2類不燃氣體。
危險特性:無水氯化氫無腐蝕性,能與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遇水得副產品鹽酸,具有強腐蝕性。
健康危害: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現頭痛、頭昏、惡心、眼痛、咳嗽、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重者發生肺炎、肺水腫、肺不張。眼角膜可見潰瘍或混濁。皮膚接觸可出現大量栗粒樣紅色小疹而呈潮紅痛熱。慢性影響:長期較高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胃腸功能障礙及牙齒酸蝕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誤服:給飲牛奶或蛋清,立即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相應的工作服。切斷氣源,噴氨水或其它稀堿液中和,注意收集并處理廢水。然后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化學防護服,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煙霧。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
禁忌物:堿類、活性金屬粉末。
滅火方法:不燃,但與其他物品接觸引起火災時,消防人員須穿戴全身防護服。用大量水、砂土等撲救。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8、二甲胺
分子式:C2H7N;分子量:45.08。危險化學品序號:354 。
UN編號:1032;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氣體,高濃度的帶有氨味,低濃度的有爛魚味。熔點(℃):-92.2,沸點(℃):6.9,相對密度(水=1):0.68;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55。飽和蒸氣壓(kPa):202.65(10℃)。引燃溫度(℃):400,燃燒熱(kJ/mol):1741.8。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10。
危險類別:第2.1 類易燃氣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本品易燃,具強刺激性。易燃,閃點(℃):-17.8。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2.8~14.4%。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對眼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皮膚接觸液態二甲胺可引起壞死,眼睛接觸可引起角膜損傷、混濁。急性毒性:LC50:8354mg/m3,6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素接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19、苯胺(氨基苯)
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危險化學品序號:51。
UN編號:1547;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或微黃色油狀液體,有強烈氣味。熔點(℃):-6.2;沸點(℃):184.4。相對密度(水=1):1.02;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22。飽和蒸氣壓(kPa):2.00(77℃)。臨界溫度(℃):425.6;臨界壓力(MPa):5.30。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94。燃燒熱(kJ/mol):338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5[皮]。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70。其蒸氣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1.3;爆炸上限%(V/V):11.0。有毒。與酸類、鹵素、醇類、胺類發生強烈反應,會引起燃燒。急性毒性:LD50:442 mg/kg(大鼠經口);820 mg/kg(兔經皮)。LC50:665mg/m3,7小時(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溶血性貧血和肝、腎損害。易經皮膚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手指發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時,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呼吸困難,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現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及腎損害??捎谢瘜W性膀胱炎。眼接觸引起結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皮膚接觸可引起濕疹。急性毒性:LD50:442 mg/kg(大鼠經口);820 mg/kg(兔經皮)。LC50:665mg/m3,7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避光保存。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強氧化劑、酸類、?;?、酸酐。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0、二氧化碳
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危險化學品序號:642。
UN編號:1013;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無色無臭氣體。熔點(℃):-56.6(527kPa)。沸點(℃):-78.5(升華)。相對密度(水=1):1.56(-79℃)。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53。飽和蒸氣壓(kPa):1013.25(-39℃)。臨界溫度(℃):31;臨界壓力(MPa):7.39。引燃溫度(℃):無意義;燃燒熱(kJ/mol):無意義。溶解性:溶于水、烴類等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18000。
危險性類別:第2.2 類不燃氣體。
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健康危害:在低濃度時,對呼吸中樞呈興奮作用,高濃度時則產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機制中還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進入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在幾秒鐘內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擴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嘔吐等,更嚴重者出現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態(干冰)和液態二氧化碳在常壓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溫,引起皮膚和眼睛嚴重的凍傷。慢性影響: 經常接觸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頭暈、頭痛、失眠、易興奮、無力等神經功能紊亂等。但在生產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國內外均未見病例報道。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眼睛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遠離易燃、可燃物。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1、甲醇
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危險化學品序號:1022。
UN編號:1230;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澄清液體,有刺激性氣味。熔點(℃):-97.8;沸點(℃):64.8。相對密度(水=1):0.79;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11。飽和蒸氣壓(kPa):13.33(21.2℃)。臨界溫度(℃):240;臨界壓力(MPa):7.95。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82/-0.66。引燃溫度(℃):385。燃燒熱(kJ/mol):727.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危險性類別:第3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易燃,具刺激性。閃點(℃):11。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5.5,爆炸上限%(V/V):44.0。與氧化劑接觸發生化學反應或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健康危害: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視神經和視網膜有特殊選擇作用,引起病變;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時大量吸入出現輕度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口服有胃腸道刺激癥狀);經一段時間潛伏期后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眩暈、酒醉感、意識朦朧、譫妄,甚至昏迷。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可有視物模糊、復視等,重者失明。代謝性酸中毒時出現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響:神經衰弱綜合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粘膜刺激,視力減退等。皮膚出現脫脂、皮炎等。急性毒性:LD50:5628 mg/kg(大鼠經口);15800mg/kg(兔經皮)。LC50:83776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堿金屬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堿金屬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堿金屬、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酸類、酸酐、強氧化劑、堿金屬。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2、鄰苯二胺(1,2-二氨基苯)
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危險化學品序號:535。
UN編號:1673;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無色單斜晶體。熔點(℃):102~104。沸點(℃):252~258。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7。飽和蒸氣壓(kPa):0.33(100℃)。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0.5。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有毒,具刺激性。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經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對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性。急性毒性:LD50:1070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少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纖維板桶;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注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禁忌物:強酸、強氧化劑、酸酐、?;?。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3、亞磷酸
分子式:H3PO3;分子量:82.00。危險化學品序號:2444 。
UN編號:2834;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白色或淡黃色結晶,有蒜味,易潮解。熔點(℃):73.6,沸點(℃):200(分解),相對密度(水=1):1.6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無資料。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引燃溫度(℃):無意義,燃燒熱(kJ/mol):無意義。溶解性:易溶于水、醇。
危險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本品不燃,具腐蝕性、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受熱分解產生劇毒的氧化磷煙氣。
健康危害:本品對呼吸道有刺激性。眼接觸可致灼傷,造成永久性損害。皮膚接觸可致重灼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防酸堿塑料工作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滅火方法: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大量水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4、鄰氯對硝基苯胺(2-氯-4-硝基苯胺)
分子式:C6H5ClN2O;分子量:172.57。危險化學品序號:1413。
UN編號:2237。
理化性質:黃色結晶粉末。熔點(℃):108.4。溶解性:微溶于水、酸,溶于乙醇、苯、乙醚。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能燃燒。有毒,具刺激性。受熱分解放出有毒氣體。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氮。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進入體內可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高濃度時可引起紫紺,這種癥狀可持續 2~4小時或更長時間。急性毒性:LD50:6340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堿。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5、N,N-二乙基苯胺
分子式:C10H15N;分子量:149.23。危險化學品序號:687。
UN編號:2432;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至黃色油狀液體。熔點(℃): -38.8;沸點(℃): 215~216。相對密度(水=1):0.93(2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5.2。飽和蒸氣壓(kPa):0.31(65℃)。引燃溫度(℃):332。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易燃。閃點(℃):88。其蒸汽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0.8。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有毒,具刺激性。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經皮膚吸收可致死。蒸氣或霧對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收進入體內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出現紫紺。急性毒性:LD50:782 mg/kg(大鼠經口)。LC50:1920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酸。
滅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6、氯化鋅
分子式:ZnCl2;分子量:136.29。危險化學品序號:1480。
UN編號:2331。
理化性質:白色粉末,無臭,易潮解。熔點(℃):365;沸點(℃): 732。相對密度(水=1):2.91。飽和蒸氣壓(kPa):0.13/42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不溶于液氨。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有毒,具腐蝕性、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煙霧。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有害燃燒產物:氯化氫。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吸入氯化鋅煙霧可引起支氣管肺炎。高濃度吸入可致死?;颊弑憩F有呼吸困難、胸部緊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眼接觸可致結膜炎或灼傷??梢鹌つw刺激和燒灼,皮膚上出現“鳥眼”型潰瘍??诜g口腔和消化道,嚴重者可致死。急性毒性:LD50:350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堿工作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禁忌物:強氧化劑。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7、環氧丙烷(1,2-環氧丙烷)
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危險化學品序號:979。
UN編號:1280;包裝類別:Ⅰ 。
理化性質:無色液體,有類似乙醚的氣味。熔點(℃):-104.4;沸點(℃):33.9。相對密度(水=1):0.83;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0。飽和蒸氣壓(kPa):75.86(25℃)。臨界溫度(℃): 209.1;臨界壓力(MPa):4.93。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13。引燃溫度(℃):420。燃燒熱(kJ/mol):1887.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1。
危險性類別:第3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極度易燃,閃點(℃):-37。其蒸汽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V/V):2.8;爆炸上限%(V/V):37.0。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可致皮膚灼傷。與鐵、錫、鋁的無水氯化物,鐵、鋁的過氧化物以及堿金屬氫氧化物等催化劑的活性表面接觸能聚合放熱,使容器爆破。遇氨水、氯磺酸、鹽酸、氟化氫、硝酸、硫酸、發煙硫酸猛烈反應,有爆炸危險。
健康危害:為一種原發性刺激劑,輕度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和原漿毒。接觸高濃度蒸氣,出現眼及呼吸道刺激癥狀,呼吸因難;并伴有頭脹、頭暈、步態不穩、共濟失調、惡心和嘔吐。重者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昏迷。少數有血壓升高、心肌損害、腸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腎損害。液體可致眼和皮膚灼傷。急性毒性:LD50:1140 mg/kg(大鼠經口);1245 mg/kg(兔經皮)。LC50:4127mg/m3,4小時(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酸類、堿類、強氧化劑。
滅火方法: 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8、N,N-二甲基苯胺
分子式:C8H11N;分子量:121.18。危險化學品序號:417。
理化性質:黃色油狀液體。熔點(℃):2.5;沸點(℃):193.1。相對密度(水=1):0.96;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4.17。飽和蒸氣壓(kPa):0.13(29.5℃)。引燃溫度(℃): 317。燃燒熱(kJ/mol):4776.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62.8。其蒸氣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下限%(V/V):1.0;爆炸上限%(V/V):7.0。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有毒。
健康危害:毒性表現與苯胺相似,但較弱。吸收后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接觸后出現惡心、眩暈、頭痛、紫紺等。皮膚接觸可發生潰瘍。亞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1410 mg/kg(大鼠經口);1770 mg/kg(兔經皮)。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鹵素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酸類、鹵素、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酸類、酸酐、?;?、氯仿、鹵素。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29、氮氣
分子式:N2;分子量:28.01。危險化學品序號:172。
UN編號:1066;包裝類別:Ⅲ。
理化性質:無色無臭氣體。熔點(℃):-209.8。沸點(℃):-195.6。相對密度(水=1):0.81(-196℃)。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97。飽和蒸氣壓(kPa):1026.42(-173℃)。臨界溫度(℃):-147。臨界壓力(MPa):3.40。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職業接觸限值:TLVTN:ACGIH 窒息性氣體。
危險性類別:第2.2 類不燃氣體。
危險特性:本品不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健康危害:空氣中氮氣含量過高,使吸入氣氧分壓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氣濃度不太高時,患者最初感胸悶、氣短、疲軟無力;繼而有煩躁不安、極度興奮、亂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態不穩,稱之為“氮酩酊”,可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吸入高濃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潛水員深替時,可發生氮的麻醉作用;若從高壓環境下過快轉入常壓環境,體內會形成氮氣氣泡,壓迫神經、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發生“減壓病”。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0、硫酸二甲酯
分子式:C2H6O4S;分子量:126.13。危險化學品序號:1311。
UN編號:1595;包裝類別:Ⅰ 。
理化性質:無色或淺黃色透明液體,微帶洋蔥臭味。熔點(℃):-31.8。沸點(℃):188(分解)。相對密度(水=1):1.33。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4.35。飽和蒸氣壓(kPa):2.00(76℃)。燃燒熱(kJ/mol):無資料。臨界溫度(℃):無資料。臨界壓力(MPa):無資料。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無資料。引燃溫度(℃):19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0.5[皮];前蘇聯MAC(mg/m3):0.1。
危險性類別:第6.1 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本品可燃,高毒,具強刺激性。遇熱源、明火、氧化劑有燃燒爆炸的危險,閃點(℃):83。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與氫氧化銨反應強烈。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健康危害:本品對粘膜和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內大量吸入,初始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經數小時至24小時,刺激癥狀加重,可有畏光,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水腫或痙攣,咳嗽,胸悶,氣急,紫紺;可發生喉頭水腫或支氣管粘膜脫落致窒息,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發皮下氣腫、氣胸、縱隔氣腫。誤服灼傷消化道;可致眼、皮膚灼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低濃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急性毒性:LD50:205 mg/kg(大鼠經口);LC50:45mg/m3,4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罐裝。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7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運輸技術要求: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堿、氨、水。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1、N-甲基苯胺
分子式:C7H9N;分子量:107.15。危險化學品序號:1086。
UN編號:2294。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到紅棕色油狀液體。熔點(℃):-57;沸點(℃):196.2。相對密度(水=1):0.99;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7。飽和蒸氣壓(kPa):0.13(36.0℃)。燃燒熱(kJ/mol):4069.2。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mg/m3):5[皮]。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本品易燃,有毒。閃點78℃ , 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
健康危害:可形成高鐵血紅蛋白,造成組織缺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腎損害。急性中毒:表現為口唇、指端、耳廓紫紺,出現惡心、嘔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重者皮膚、粘膜嚴重青紫,出現呼吸困難、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沙霈F溶血性黃疸、中毒性肝炎和腎損害。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伴有輕度紫紺、貧血和肝、脾腫大。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酸類、?;?、酸酐、強氧化劑。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2、氯化芐
分子式:C7H7C1;分子量:126.58。危險化學品序號:1459。
UN編號:1738;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液體,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氣味。熔點(℃):-39.2。沸點(℃):179.4(2.0kpa)。飽和蒸氣壓(kPa):2.93(78℃)。相對密度(水=1): 1.10。(空氣=1):4.36。引燃溫度(℃):585。燃燒熱(kJ/mol):3705.2。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仿等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中國MAC:未制定標準。前蘇聯(mg/m3):0.5。
危險性類別:第6.1類毒害品。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燃燒性:可燃。閃點(℃):67。 爆炸上限(%):無資料。爆炸下限(%):1.1。遇明火、高熱或與強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與銅、鋁、鎂、鋅及錫等接觸放出熱量及化氫氣體。
健康危害:持續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出現呼吸道炎癥,甚至發生肺水腫。蒸氣對眼有刺激性,液體濺入眼內引起結膜和角膜蛋白變性。皮膚接觸可引起紅斑、大皰、或發生濕疹??诜鹞改c道刺激反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及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1231mg/kg(大鼠經口);LC50:778mg/m3,2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險,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小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透氣型防毒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金屬粉末、醇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鍍錫薄鋼板桶(罐)外滿底板花格箱、纖維板箱或膠合板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70%。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氧化劑、金屬粉末、醇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運輸技術要求: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鐵、鐵鹽、鋁、水、醇類。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3、甲酸
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危險化學品序號:1175。
UN編號:1779;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透明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性酸味。熔點(℃):8.2;沸點(℃):100.8。相對密度(水=1):1.23;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59。飽和蒸氣壓(kPa):5.33(24℃)。臨界溫度(℃):306.8;臨界壓力(MPa):8.63。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54。引燃溫度(℃):410。燃燒熱(kJ/mol):254.4。溶解性:與水混溶,不溶于烴類,可混溶于醇。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1。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可燃,閃點(℃):68.9。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18.0;爆炸上限%(V/V):57.0。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具強腐蝕性、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膚、粘膜的刺激癥狀。接觸后可引起結膜炎、眼瞼水腫、鼻炎、支氣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學性肺炎。濃甲酸口服后可腐蝕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嘔吐、腹瀉及胃腸出血,甚至因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癥和潰瘍。偶有過敏反應。急性毒性:LD50:1100 mg/kg(大鼠經口);LC50:15000 mg/m3,15分鐘(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將地面灑上蘇打灰,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活性金屬粉末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開口鋼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類、活性金屬粉末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堿類、活性金屬粉末、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穿全身防護服、佩戴氧氣呼吸器滅火。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并用水噴淋保護去堵漏的人員。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4、溴素
分子式:Br2;分子量:159.82。危險化學品序號:2361。
UN編號:1744;包裝類別:Ⅰ 。
理化性質:暗紅褐色發煙液體,有刺鼻氣味。熔點(℃):-7.2;沸點(℃):59.5。相對密度(水=1):3.10;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7.14,飽和蒸氣壓(kPa):23.33(20℃)。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二硫化碳、鹽酸。
危險性類別:第8類腐蝕性物質。
危險特性:強氧化劑。與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和氫、甲烷、硫磺、銻、砷、磷、鈉、鉀及其它金屬粉末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爆炸。與還原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能腐蝕大多數金屬及有機組織。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吸入較低濃度,很快發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癥狀,并有頭痛、眩暈、全身無力、胸部發緊、干咳、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吸入高濃度時有劇咳、呼吸困難、哮喘。嚴重時可發生窒息、肺炎、肺水腫??沙霈F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皮膚接觸高濃度溴蒸氣或液態溴可造成嚴重灼傷。長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癥狀外,還伴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急性毒性:LC50:4905mg/m3,9分鐘(小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30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蘇打灰中和。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火種、熱源。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包裝技術要求: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還原劑、堿金屬、易(可)燃物、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還原劑、堿金屬、易燃物或可燃物、金屬粉末、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還原劑、堿金屬、鋁、銅、易燃或可燃物。
滅火方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用霧狀水趕走泄漏的液體。用氨水從遠處噴射,驅散蒸氣,并使之中和。但對泄漏出來的溴液不可用氨水噴射,以免引起強烈反應,放熱而產生大量劇毒的溴蒸氣。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5、溴化氫
分子式:HBr;分子量:80.91。危險化學品序號:1665。
UN編號:1048。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有辛辣刺激氣味的氣體。熔點(℃):-86.9。沸點(℃):-66.8。相對密度(空氣=1):2.7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
危險性類別:第2.3 類有毒氣體。
危險特性:不燃。能與普通金屬發生反應,放出氫氣而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純品在空氣中較穩定,但遇光及熱易被氧化而游離出溴。遇溴氧能發生爆炸性反應。遇水時有強腐蝕性。
健康危害: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濃度為5ppm。液態溴化氫可引起皮膚、 粘膜的刺激或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和消化功能障礙。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噴氨水或其它稀堿液中和。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密閉型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禁忌物:強氧化劑、堿類。
禁忌物:強氧化劑、堿類。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6、二異丙胺
分子式:C6H15N;分子量:101.19。危險化學品序號:706。
UN編號:1158;包裝類別:Ⅱ。
理化性質:無色,帶氨臭的揮發性液體。熔點(℃):-61;沸點(℃):84.1。相對密度(水=1):0.72;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49。飽和蒸氣壓(kPa):6.67(20℃)。引燃溫度(℃):3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多數有機溶劑。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5。
危險性類別:第3類易燃液體。建規火險分級:甲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1。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V/V):1.1;爆炸上限%(V/V): 7.1。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具有腐蝕性。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對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蒸氣可引起肺水腫。蒸氣對眼有刺激性;液體可引起眼灼傷。皮膚接觸可致灼傷??诜饜盒?、嘔吐、腹瀉、腹痛、虛弱和虛脫。皮膚反復接觸可引起變應性皮炎。急性毒性:LD50:770 mg/kg(大鼠經口);LC50:4800mg/m3,2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充裝要控制流速,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酸類。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7、氯
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危險貨物編號:23002。
UN編號:1017;包裝標志:有毒氣體;包裝類別:6。
理化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熔點(℃):-101;沸點(℃):-34.5。飽和蒸汽壓(Pa):506.62/10.3℃。臨界溫度(℃):144。臨界壓力(MPa):7.71。相對密度(水=1):1.47;相對密度(空氣=1):2.48。溶解性:易溶于水、堿液。
危險性類別:第2.3類有毒氣體;建規火險分級:乙類。
危險特性: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氣中燃燒,一般易燃氣體或蒸氣也都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氣能與許多化學品如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燃料氣、烴類、氫氣、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質。它幾乎對金屬和非金屬都有腐蝕作用。
健康危害:對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輕度者有流淚、咳嗽、咳少量痰、胸悶,出現氣管和支氣管炎的表現;中度中毒發生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水腫,病人除有上述癥狀的加重外,出現呼吸困難、輕度紫紺等;重者發生肺水腫、昏迷和休克,可出現氣胸、縱隔氣腫等并發癥。吸入極高濃度的氣體,可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心跳驟?;蚝眍^痙攣而發生“電擊樣”死亡。皮膚接觸液氯或高濃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傷或急性皮炎。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可引起職業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45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項:建議操作人員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醇類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包裝技術要求:鋼質氣瓶。
儲存技術要求: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易燃、可燃物、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液氯儲存區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圍堤。驗收時要注意品名,注意驗瓶日期,先進倉的先使用。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
運輸技術要求:采用鋼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醇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類、乙醚、氫。
滅火方法:不燃。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處滅火。切斷氣源。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
數據來源: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38、氟利昂R22
分子式:CHClF2
危險級別:2.2
理化性質:R22在常溫下為無色,近似無味的氣體,不燃燒、不爆炸、無腐蝕,毒性比R12略大,但仍然是安全的制冷劑,安全分類為A1;加壓可液化為無色透明的液體。R22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均很高,特別是在沒有水份存在的情況下,在200℃以下與一般金屬不起反應。在水存在時,僅與堿緩慢起作用。但在高溫下會發生裂解。R22 是一種低溫制冷劑,可得到-80℃的制冷溫度。
包裝技術要求:鋼瓶包裝,每瓶為13.6kg/22.7kg/40kg/400kg/800kg,集裝罐
儲存技術要求:R22制冷劑鋼瓶為帶壓容器,儲存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接曝曬,通常儲放于陰涼、干燥和通風的倉庫內;搬運時應輕裝、輕卸,防止鋼瓶以及閥門等附件破損。
健康危害:若遇高熱或燃燒,分解出四氟乙烯、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毒性較大,可引起中毒。吸入高濃度裂解氣,初期僅有輕咳、惡心、發冷、胸悶及乏力感,但經24-72小時潛伏期后出現明顯癥狀,發生肺炎、肺水腫,呼吸窘迫綜合征,后期有纖維增生征象。
39、亞硫酸氫銨
分子式:NH4HSO3
工業用亞硫酸氫銨為黃褐色溶液,亞硫酸氫銨與亞硫酸銨總和≥54.0 %,有二氧化硫氣味??諝庵幸妆谎趸?。遇熱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捎糜谌玖现虚g體的合成,表面活性劑,農藥除草劑,制藥工業的還原劑,可用于感光工業的顯影過程的保護。用作制取液態二氧化硫、保險粉和吊白塊的原料,以及在制藥工業中用作還原劑。
儲存技術要求:庫房通風低溫干燥;與堿類分開存放。
滅火方法:可燃性危險特性,受熱分解有毒二氧化硫和氨氣體。
滅火劑:砂土、霧狀水、二氧化碳。
4.2 本項目涉及其它化學品的危險性識別
1、苯乙酮(乙酰苯)
分子式:C8H8O;分子量:120.14。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無色或淡黃色低熔點、低揮發性、有水果香味的固體。熔點(℃):19.7。沸點(℃):202.3。相對密度(水=1):1.03(20℃)。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4.14。飽和蒸氣壓(kPa):0.133(15℃)。引燃溫度(℃):57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數有機溶劑,不溶于甘油。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5[皮]。
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82。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健康危害:人吞服本品可發生麻醉和止痛作用。對眼和皮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膚局部灼傷和角膜損害。除熱蒸氣外,一般吸入和在工業操作過程中不會引起中毒危害。急性毒性:LD50:900~3000 mg/kg(大鼠經口):1070 mg/kg(小鼠腹腔)。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氧化劑、強酸。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氰乙酸甲酯
分子式:C4H5NO2;分子量:99.09。
理化性質:無色至微黃色液體。熔點(℃):-13;沸點(℃):204~207。相對密度(水=1):1.12。
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易燃,閃點(℃):110。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具刺激性。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接觸時防止皮膚污染及吸入其蒸氣。急性毒性:LD50:750 mg/kg(小鼠腹腔);400~800 mg/kg(豚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禁忌物:強氧化劑、酸類、?;?、酸酐。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三乙醇胺
分子式:C6H15NO3;分子量:149.19。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無色油狀液體或白色固體, 稍有氨的氣味。熔點(℃):20;沸點(℃):335。相對密度(水=1):1.12;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5.14。飽和蒸氣壓(kPa):0.67(190℃)。溶解性:易溶于水。
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185。具刺激性,具致敏性。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健康危害:本品對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膚接觸可致皮炎和濕疹,與過敏有關。本品蒸氣壓低,工業接觸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急性毒性:LD50:5000~9000 mg/kg(大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若是液體,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若是固體,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車船必須徹底清洗、消毒,否則不得裝運其它物品。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
禁忌物:氧化劑、酸類。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其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霧狀水保護消防人員。滅火劑:水、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4、氧化鎂(苦土)
分子式:MgO。分子量:40.31。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白色粉末。熔點(℃):2800。沸點(℃):3600。相對密度(水=1):3.58。溶解性:微溶于水。
危險特性:與五氯化磷等鹵化物混合,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健康危害:氧化鎂刺激粘膜引起結膜炎和鼻炎。人吸入氧化鎂煙塵濃度4-6mg/m3,12分鐘,可發生金屬煙熱,患者發熱,咳嗽,胸部有壓迫感,白細胞明顯增多,但比氧化鋅煙霧引起的癥狀要輕而且少見??诜罅垦趸V可引起發熱反應,白細胞增多等。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化物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包裝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鹵化物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鹵化物、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鹵化物、強氧化劑、強酸。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5、氧化鋅
分子式:ZnO;分子量:81.37。
理化性質:白色六角晶體或粉末,無氣味。相對密度(水=1):5.6。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氯化銨。
毒害性:急性毒性:LD50:7950 mg/kg(小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化物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包裝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體)。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酸、強堿。
滅火劑:用水、砂土和各種滅火器撲救。
6、純堿(碳酸鈉)
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白色粉末或細顆粒(無水純品),味澀。熔點(℃):851。相對密度(水=1):2.53。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2。
危險特性:不燃,具腐蝕性、刺激性。未有特殊的燃燒爆炸特性。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直接接觸可引起皮膚和眼灼傷。生產中吸入其粉塵和煙霧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結膜炎,還可有鼻粘膜潰瘍、萎縮及鼻中隔穿孔。長時間接觸本品溶液可發生濕疹、皮炎、雞眼狀潰瘍和皮膚松馳。接觸本品的作業工人呼吸器官疾病發病率升高。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經口)。LC50:2300mg/m3,2小時(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堿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體)。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酸、鋁、氟。
滅火劑:用水、砂土和各種滅火器撲救。
7、硫酸鈉(無水芒硝)
分子式:Na2SO4;分子量:142.04。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白色、無臭、有苦味的結晶或粉末, 有吸濕性。熔點(℃):884;相對密度(水=1):2.68。溶解性:不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職業接觸限值:前蘇聯MAC(mg/m3):0.2。
危險特性: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有害燃燒產物:硫化物。
健康危害: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急性毒性:LD50:5989 mg/kg(小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酸類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包裝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體)。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酸、鋁、鎂。
滅火劑:用水、砂土和各種滅火器撲救。
8、間羥基-N,N-二乙基苯胺(間羥基二乙基苯胺;N,N-二乙基-3-氨基酚;N,N-二乙基間氨基酚;間二乙氨基酚;間二乙氨基苯酚)
分子式:N(C2H5)2C6H4OH;分子量:165.23。
理化性質:白色斜方形結晶。熔點:78℃,沸點:276~28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和苛性堿,不溶于石油英。
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141℃。有刺激性。
包裝技術要求:金屬桶包裝。包裝規格:70kg/鐵桶。
儲存技術要求:應密封于避光處保存。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堿性玫瑰精、熱敏、壓敏染料、陽離子及分散染料。
9、N-甲基,N-氰乙基苯胺
分子式:(CH3)(CNC2H4)NC6H5;分子量:160.21。
理化性質:相對密度(水=1):1.035。沸點:313℃。折射率:1.56。溶解性:不溶于水,可與醇、醚、丙酮等混溶。
包裝技術要求:金屬桶包裝。200Kg/鐵桶。
用途:用作染料及有機顏料中間體。
10、N-甲基-N-羥乙基苯胺
分 子 式:C9H13NO;分子量:151.20。
理化性質:淺黃色油狀透明液體。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用途:用作染料中間體。
11、2-氨基噻唑鹽酸鹽
分子式:C3H7ClN2S;分子量:138.6147。
理化性質:淺黃色晶體。溶解性:溶于熱水及稀無機酸,微溶于冷水、乙醇及乙醚。
用途:用作磺胺噻唑及其衍生物的中間體。
12、N-乙基-N-羥乙基苯胺
分 子 式:(C2H5)(HOC2H4)NC6H5;分子量:165。
理化性質:黃色至棕色晶體。
13、乙酰乙酰苯胺(N-乙酰乙酰苯胺,雙乙酰苯胺)
分子式:C10H11NO2;分子量:177.20。
理化性質:白色結晶或粉末。熔點:86℃;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稀堿、乙醇、氯仿、乙醚、熱苯、熱石油醚及酸,難溶于氨水及碳酸液。
建規火險分級:丙類。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閃點:163℃。
用途:主要用作染料中間體,用于制造吡唑啉酮、嫩黃5G、酸性絡合黃GR、中性深黃GL、漢沙黃G、顏料黃G等染料。
14、1,3,5-吡唑啉酮
分子式:C11H12N2O;分子量:188。
理化性質: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粉末。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15、1,3,3-三甲基-2-亞甲基吲哚啉
分子式:C12H15N;分子量:173.25。
理化性質:紅色油狀液體。沸點:248℃。相對密度(水=1):0.979g/ml。折射率:n20/D:1.57(lit)。
16、氯化鈉
化學式:NaCl。
化學品俗名或商品名:食鹽。
相對分子質量:58.5。
性質:無色立方結晶或白色結晶。密度2.165g/cm3。熔點801℃。沸點1413℃。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不溶于鹽酸。在空氣中微有潮解性。
17、醋酸鈉
分子式:C2H3O2Na。
物體性能:無色無味,結晶體,在空氣中可被風化,可燃,溶于水和乙醚,微溶于乙醇,無水醋酸鈉的密度1.528g/cm3,熔點324℃,三水醋酸鈉的密度1.45g/cm3,熔點58℃,自燃點607.2℃,123℃時脫去分子水。
用途:用于印染、醫藥和照相等工作部門,可用于制取各種化工產品,如呋喃丙稀、醋酸脂和氯乙酸等,還可用作肉類防腐劑及化學試劑。
18、4-甲基苯胺-2-磺酸
分子式: C7H9NO3,分子量: 187.22。
19、陽離子金黃X-GL
分子式:C20H24ON3Cl;分子量:367.5。
理化性質:金黃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0、陽離子黃X-8GL
分子式:C20H23ON2+·H2PO4-;分子量:404。
理化性質:亮黃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1、陽離子黃X-5GL
分子式:C19H22N3+?Cl-;分子量:333.5。
理化性質:黃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2、陽離子熒光黃X-10GFF
分子式:C21H24ON3+·CH3CO3-;分子量:409。
理化性質:亮黃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3、陽離子紅GTL
分子式:C19H25O2ClN5+?Cl-;分子量:446。
理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4、陽離子艷紅 X-5GN
分子式:C23H26N3+·H2PO4-;分子量:379.9。
理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5、陽離子桃紅 FG
分子式:C22H26N2Cl+·H2PO4-;分子量:420。
理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6、陽離子紅 3R
分子式:C23H29N2+·H2PO4-;分子量:430。
理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7、陽離子紅 2GL
分子式:C19H17SN4+·Cl-;分子量:367。
理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8、陽離子翠藍GB
分子式:C20H26ON3+·ZnCl3-;分子量:495.8。
理化性質:淺藍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29、陽離子艷藍RL
分子式:C17H19OSN4+·ZnCl3-;分子量:484.8。
理化性質:深藍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30、陽離子藍X-GSL
分子式:C19H23OSN4+·CH3CO3-;分子量:416。
理化性質:淺藍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31、6-甲氧基-2-氨基苯并噻唑
分子式:C8H8N2OS,分子量:180.23。
CAS:1747-60-0。
性質描述:白色晶體,熔點165-167℃
用途: 染料中間體。用于制造陽離子艷藍RL、陽離子黃2RL、由它制備6-甲氧基-3-甲基苯并噻唑腙,進而生產陽離子黃GL等。
32、氨基胍碳酸鹽
分子式:N4H8C2O3;分子量:136。
性狀:白色或略帶微紅色結晶粉末,質軟,幾乎不溶于水和醇,加熱不穩定,超過45℃即逐漸分解,變為紅色,分解占166℃。
用途:主要用于染料工業,用于制備陽離子紅2BL、X-GRL合成,用于合成藥曲匹地爾、丙脒腙;農藥、哨呋烯腙等。也是彩色膠卷、塑料發泡劑和起爆藥特屈拉率的合成原料。
33、陽離子藍X-GRRL
物化性質:藍綠色粉末。易溶于水呈藍色。高溫(120℃) 下染色色光不變。遇銅、鐵離子色澤微有變化。耐曬牢度 6~7 級。配伍值 K=3.5。
用途:本品適用于染較鮮艷的淺藍色,通常與陽離子黃 X-6G、陽離子紅X-GRL 組成三原色,拼染各種淺至深色澤,從帶紅光的亮藍色到濃艷的藏青色。還可用于改性滌綸的染色,但一般不用于混紡織物的染色,因其對其他纖維沾色較重。
34、陽離子紅X-GRL
物化性質:暗紅色粉末。易溶于水。高溫(120℃)染色時,色光穩定,遇銅離子色光微有變化,遇鉻離子色澤略變,遇鐵離子色光不變。日曬牢度6~7級。配伍值K=3.5。
用途:1.陽離子紅X-GRL主要用于腈綸染色,可染腈綸散纖維、纖維條和腈綸絨線。2.常與陽離子深黃ZRL、陽離子藍X-GRL拼染各種中~深色澤,勻染性和染色堅牢度俱佳。3.可與陽離子黃X-5GL、陽離子藍X-GRL或陽離子藍X-GRRL組成三原色,拼染腈綸絨毯和針織物,也可用于直接印花。4.陽離子紅X-GRL也可用于改性滌綸、腈和黏腈混紡織物的染色。
35、焦亞硫酸鈉
分子式:Na2S2O5;分子量:190.09。
包裝類別:Z01。
理化性質:白色晶體或結晶粉末,略有亞硫酸氣味。熔點(℃):>300(分解)。相對密度(水=1):1.48。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
危險特性:不燃,有毒,具刺激性。具有強還原性。與強氧化劑如:鉻酸酐、氯酸鹽和高錳酸鉀等接觸,能發生強烈反應,引起燃燒或爆炸。有害燃燒產物:硫化物。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結膜、支氣管炎癥狀。有過敏體質或哮喘的人,對此非常敏感。皮膚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急性毒性:LD50:178 mg/kg(兔靜脈)[MLD]。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不宜久存,以免變質。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酸、強氧化劑。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36、氨基硫脲
分子式:NH2CONHSNH2。
CAS號:79-19-6。
性質:白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180~181℃(分解)。溶于水和乙醇,從水中得針狀結晶。易與醛和酮發生反應,生成特定的晶體產物;也易與羧酸發生反應。
37、溴化鈉
分子式:NaBr,分子量:102.90。
CAS號:7647-15-6。
物化性質:無色立方晶體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稍苦,相對密度3.203(25℃)。熔點747℃,沸點1390℃。易溶于水,易溶于醇。
38、氧化鋅
分子式:ZnO;分子量:81.37。
理化性質:白色六角晶體或粉末,無氣味。相對密度(水=1):5.6。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氫氧化鈉水溶液、氯化銨。
毒害性:急性毒性:LD50:7950 mg/kg(小鼠經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少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化物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包裝破損。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包裝技術要求:塑料袋或二層牛皮紙袋外全開口或中開口鋼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體)。
儲存技術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酸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運輸技術要求: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禁忌物:強酸、強堿。
滅火劑:用水、砂土和各種滅火器撲救。
39、噻二唑
分子式:C2H3N3S,分子量:101。
CAS號:29490-19-5。
性質: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184℃。
40、溴噻二唑
分子式:C2H2N3SBr,分子量:180。
CAS號:29490-19-5。
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182-186℃,溶于熱水、甲醇、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
41、陽離子藍X-GRL
分子式:C19H23O2SN4+·ZnCl3-;分子量:543。
理化性質:淺藍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42、陽離子藍X-BL
分子式:C17H27SN6+·ZnCl3-;分子量:519。
理化性質:藍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
包裝技術要求:鐵桶包裝,內襯塑料袋。25Kg/桶、30Kg/桶、50Kg/桶。
儲存技術要求:通風、陰涼、干燥處。
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預案有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防等。
企業與周鄰企業簽訂的應急救援協議。
7 廠區周邊環境、道路交通圖
見附圖
8 平面布置圖
9 應急救援疏散線路圖
見附圖
10 重要防護目標及消防設施分布圖
見附圖
11 救援力量分布圖
見附圖
鹽城東吳化工有限公司地理位置示意圖
廠區周邊環境、道路交通圖
廠區平面布置圖
廠區事故應急救援疏散線路圖
重要目標分布及消防設施布置圖
應急救援力量分布圖